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作家茨威格以“一个欧洲人的回忆”记录下曾亲历的社会政治事件。其中写道:曾经发誓要战斗到最后一息的威廉二世皇帝终于越境出逃了。那一天却给我们带来许多宽慰。因为我们——当时全欧洲的人也和我们一样——相信战争永远结束了。蹂躏我们这个人类世界的野兽都已被制伏。我们相信威尔逊的纲领,就好像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纲领似的。当俄国还在以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思想欢庆自己蜜月的日子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朦胧的曙光。下列各项中,与作者回忆直接相关的是
①德国战败,德意志帝国瓦解   ②美国崛起,国联建立
③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   ④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1-09更新 | 3203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2 . 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说明《非战公约》(     
A.维护和平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B.能坚决有效制止军备竞赛
C.明确了完全废弃战争维护和平D.特别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
2022-03-05更新 | 1008次组卷 | 5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爱尔兰画家乔治·摩罗创作于1918年11月20日的时政漫画《糟糕的日子过去了》。该漫画的主旨是(       

战争胜利时,万众欢腾,而两位老人却愁容满面、忧心忡忡:

“很高兴战争终于结束了,这是一段糟糕的日子,不知道下一次战争是什么样子!”

“是的,下次和平是什么样子!”

A.剖析冷战态势下人们的矛盾心理B.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
C.指出凡尔赛体系蕴含着严重的危机D.展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
2024-03-12更新 | 340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一战后的停战纪念日里,英国政府主导着社会记忆的重构,哀悼战争死难者在较长时间内成为纪念活动的主题。后来在以退伍军人为代表的公众推动下,这一主题由庆祝军事胜利逐渐转向多重性,在他们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在是光荣和正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英国
A.民众对一战的反思趋于理性B.公众的价值观念趋向务实
C.政府主导着民间舆论的走向D.政府与民众矛盾渐趋尖锐
2021-03-02更新 | 1029次组卷 | 2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
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
D.—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2019-04-19更新 | 169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2021学年同步课堂帮帮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6 .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两者都(       
A.带有强权政治色彩B.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C.受到美苏两国操纵D.强化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巴黎的外交官们制造了国际联盟,这联盟是第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安全组织,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世界的和平,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要求联盟盟约成为巴黎和平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签约国不得不接受这一世界组织。由此可知,国际联盟
A.由美国倡导并参与创建B.是对凡尔赛体系的延续
C.在国际上有十分广泛的参与性D.制定的国际安全原则影响深远
2021-05-05更新 | 534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8 . 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上述对西方文明的看法(     
A.揭示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
B.源于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悲观情绪
C.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的史学范式
D.一定程度反映了国际形势的变动
2022-07-05更新 | 516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上述评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
B.列强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
C.列强签署《凡尔赛条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
D.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条约》
2021-08-27更新 | 49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单元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