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19年列宁指出,那些按照国家固定价格,把粮食交给国家的农民是“社会主义工人真正的同志”、“最可靠的同盟者”。1921年列宁又指出,实行粮食税能“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列宁的主张反映出苏维埃俄国(       
A.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B.国家中心任务发生转变
C.农业集体化初显成效D.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2024-07-1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测试(二)【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其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之多,工业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也增加到了53%,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仅次于美国。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D.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2024-05-16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解决技术干部问题,斯大林先后提出“革命青年向科学大进军”“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干部决定一切”。这(     
A.促进了苏联文化教育体制的改革B.激发了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适应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扭转了苏联阶级矛盾尖锐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俄罗斯历史(1900—1945)教师参考书》在论及新经济政策时,写道:“应当尽量说明那一判断,即认为新经济政策对布尔什维克而言不仅是‘迫不得已’的,也是‘暂时的’,目的是能够摆脱1920年末到1921年初尖锐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危机。实际上,这是一个如何保住政权的问题。”该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A.是特殊时期做出的暂时妥协B.缺乏较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C.化解了国内面临的各种危机D.难以改变苏俄落后的面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劳动竞赛是苏联一项经常性的群众运动,从形式看,可分为个人竞赛和集体竞赛,从内容看,可分为响应国家计划竞赛、合理化建议竞赛、技术革新竞赛、提高产品质量竞赛、节约资源竞赛、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运动等。这些劳动竞赛(     
A.提高了劳动生产强度B.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战略
C.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D.消除了经济体制的弊端
2023-11-29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0月调研)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斯大林提出,个体农民经济即使发展生产,也无法使农村经济商品化,必须把改造个体农民经济的着眼点从实现生产劳动过程的社会化,转向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化;具体办法就是把千百万闲散惯了的农户团结在社会主义工业的周围。这一观点的实质是(     
A.变革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进步B.用市场手段加速计划经济发展
C.发展农村经济进而巩固工农联盟D.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从1929年到1931年初,苏联接受技术援助的项目增加到了124项,涉及冶金、飞机、铁路等。在大萧条时期,世界上有近50%的工业设备都被投入到了苏联的工业建设中。在“一五”计划期间,西方各国共累计向苏联贷款了17亿美元,为苏联实现工业化立下了汗马功劳。上述现象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对西方有巨大吸引力B.经济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契机
C.西方国家加紧对苏联进行技术渗透D.斯大林模式已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2023-08-31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8 .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修建了世界上最长的连海运河-白海-波罗的海运河,建造了马格尼托格尔斯克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和札波罗热钢铁厂三大钢铁厂。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A.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B.市场经济体制的保障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大量国际资本的引进
2023-07-13更新 | 140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22年10月颁布的苏俄民法典在维护国家和合作社所有制的同时,允许私人所有制的存在,但其对象仅限于尚未停止私人流转的财产,包括未被没收的房屋、商店和雇工未超过法定人数的工业企业等等。由此可见,苏俄意在(     
A.加强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交流B.消弭与西方意识形态的分歧
C.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物质条件D.适应国家新经济政策的调整
10 . 1921年,俄共(布)通过决议,规定租让给资本家经营的企业,承租人必须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必须从国外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1927~1928年,苏联通过租让方式引进的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价值达1700万卢布。这说明当时苏俄(联)(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承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优势
C.努力缓和同西方国家的矛盾D.致力于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