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2021-06-15更新 | 4366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十月革命后,列宁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后又大刀阔斧地否定了它。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渊源中的一根主线是布尔什维克所渴望的共产主义,所以战时共产主义的思维模式和行动轨迹并没有得到彻底消除。这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影响有限
B.斯大林的一些政策渊源于战时共产主义
C.列宁曾部分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更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
3 .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13更新 | 11758次组卷 | 9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招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
C.完善新经济政策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
2021-06-09更新 | 8646次组卷 | 70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19年年初,苏俄明确规定“凡有余粮而不把余粮运到收粮站者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判处10年以上的徒刑,没收全部财产,永远驱逐出村社”。这一规定
A.使苏俄进入了共产主义B.不利于工农联盟的长久维持
C.是保卫苏联的非常措施D.遭到了农民自始至终的反对
6 . 列宁针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指导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并提出处在相对弱势的无产阶级国家可以采取“退却和随机应变的策略”。下列符合他这一“策略”的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B.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
C.实行余粮收集制D.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
7 .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基本内容包括:5年内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投资为646亿卢布,其中对工业建设的基本投资从过去5年的52亿卢布增加到195亿卢布,农业从150亿卢布增加到232亿卢布。据此可知,这一计划
A.开创了计划经济先河B.突出了工业优先发展
C.满足了人民生活水平D.促进了农业迅速恢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布尔什维克党在急于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影响下的冒进政策。由于政府实行粮食垄断进而实行余粮收集制,使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比例的农民的基本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1921年春,忍饥挨饿和生活无着的农民自发地组织了一些暴乱。1921228日,素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彼得格勒喀琅施塔得军港发生了1.5万名水兵参加的暴乱,他们的口号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不归布尔什维克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二   19213月俄共(布)十大后,苏维埃政府在农业、工业、流通和分配等领域陆续实行了一系列政策,史称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苏俄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他们从国情出发,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即在无产阶级国家的领导和监督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21年列宁积极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探索和实践新经济政策产生的国际意义。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胡佛政府与罗斯福政府政策比较表

胡佛政府罗斯福政府
农业1929年胡佛签署了《农产品销售法》,成立联邦农业局,发放5亿美元周转金贷款用于控制产品过剩、稳定价格,最终以联邦农业局资金不足而告终;19302月,成立了谷类稳定公司,试图通过收购过剩粮食来抑制价格下跌;1932年,敦促国会通过了调整耕地面积法令;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导致各国施加报复性关税,国际贸易崩溃;次年,农业部发起自愿减少耕地面积的运动,呼吁所有农民自愿按需生产。最终均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宣告失败。1933年,通过《农业调整法》,设立农业调整管理局,对食品与服装行业课税,视财政能力对降低生产产量的农民进行财政补贴;1933年从农产品加工费中抽出资金作为津贴,补偿减少棉花,小麦和玉米等种植的农民;1935年末相比1932年,农业净收入增加33.78亿美元
工业1929年末,为维持生产、保护就业,胡佛召开会议劝说各金融、建筑、制造业的董事们采取自愿原则维持现有生产水平,并维持大萧条爆发前工资水平;与劳动组织进行谈话,要求放弃增加工资的请求,并且承诺不组织,不参与罢工。在短期内,胡佛政府的谈话的确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可是随着危机逐渐蔓延,工业产值一落千丈,工业陷入萧条。敦促议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运动防止由于盲目竞争引发的生产过剩,倡导公平竞争,为各企业明文规定生产规模、价格和销售范围;调整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限制,减少垄断,缓和阶级矛盾。1935年该法案被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违宪而废除。

材料二   斯大林在1929年说:“我们万马奔腾,迈向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扔掉我们俄罗斯古老的落后帽子。我们正在变成一个金属、发动机、拖拉机的国家,要让苏维埃人开上汽车,让农民坐上拖拉机,再让吹嘘自己文明的西方资本家试图赶上我们。”我(阿纳托利梅苏诺夫)是农民的儿子,后来成为政治警察,在白海运河担任狱警)对五年计划存有疑惑。我不明白,为何要迫使这么多罪犯,千生万死地去赶建运河,为何赶得这么急?有时,我感到困扰,但有理由相信,我们正在建设伟大的事业,不只是一条运河,而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光用自愿的方式是不够的。谁愿主动请缨来参加运河工作?我现在懂得,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未免太严苛了,几近残酷,但我仍然认为这在当时是有道理的。

——摘编自【英】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斯大林体制的认识。
2021-06-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府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他反对政府对市场经营指手画脚,主张市场的问题要市场自身解决。但是,到20世纪30年代初,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

——摘编自刘贵振《亚当·斯密与凯恩斯政府经济职能观比较》

材料二   从革命胜利后初期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后来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反映了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领导人在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不断尝试。这些政策都适应了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它们的创立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是随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而不断适应国情的理论和政策。

——摘编自何莲《危机与重构:苏俄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政府干预主义取代经济自由主义的直接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是如何适应当时俄国社会现实的?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21-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