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在丰富理论基础上被提出的,而是作为应急性政策被迫实施。其执行之初便被认为是一种“退却”。该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使得贫雇农与富农的阶层分化日益严重。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斯大林指出绝对不能指望农民可以自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认为社会主义工业化速度发展较慢是 1927年粮食收购危机重要诱因,其出路“在于农业方面由个体农民经济过渡到集体的公共经济”。在暂时的国际和平随时可能转为危机的压力下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中,苏联为寻求原始积累的来源以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最终以苏联模式取代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牛舒婷《苏俄新经济政策结束原因再思考》

材料二   苏联模式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命令为经济政策,以行政手段为运作方式。与 1922年相比,194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10倍,工业产值增长23倍,农业产值为原来的2.1倍,铁路运输货运周转量增长22倍,固定资产增长23倍,基建投资增长25倍,工人和职工数量增长4.4倍。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并使苏联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至20世纪70年代,当世界科技在飞速发展时,苏联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却受到压制,并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停滞。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摘编自列·伊·阿巴尔金《苏联经济的命运、矛盾及其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新经济政策被取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的经济特点并对苏联模式予以简要评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因经济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尽快实现工业化是几代中国志士仁人的共识,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自然要将工业化置于首位。就当时来看,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化基本上有三种:一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二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日;三是苏联。……上述三种工业化道路,与当时中国情况最相近、最可行的是苏联的道路。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与苏联一样,新中国选择了一条重工业优先的工业化战略。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根本的是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一事实所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被连年的战乱和外敌的入侵不断放大。旧中国工业生产所表现出来的轻型化结构非常明显,1933年在中国的工业资本中,制造生活资料的资本所占比重为92%1946年下降至88%,其中纺织业占35%、食品业占15%。也就是说,在工业部门内部,轻工业始终占据绝对优势,重工业的发展极其缓慢。不仅如此,中国经济还缺乏独立性,20世纪30年代一些重要的经济部门包括钢铁、电力、航运等,都受到了外国资本的干预和控制。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近代以来世界上三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选择苏联模式的工业化战略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1—1900年,俄国煤开采数量增长52倍,采油量增长超600倍,铸铁产量增长8.5倍。此外,俄国工商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数量也快速增加,19世纪60年代人口超10万人的大城市仅3个,20世纪初有29个。19世纪下半期,铁路大规模修建后,不断涌现出许多新型城市,原有城市规模因铁路运营也进一步扩大。19世纪末,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城市已转变为俄国大型工业、政治和文化中心,相应的大量圆石路和公路铺设工作有序开展。其他城市也开始开展大规模的道路修缮工程,各城市道路路况明显改善,道路照明设施也迅速改善,大城市主要街道已开始安装路灯照明,城市电话网也迅速发展。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1928—1932年),苏联建成了60个新城市和大型工人镇,改建了30个大城市。“二五”计划期间(1933-1937年),苏联又完成了400多个城市的改建和新建计划。苏联政府将它从全国汲取的资源通过行政调配的方式用于建造新城或改建原有的城市,而政府建造新城或改建旧城的指导思想之一就是限制大城市的规模。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主导下的极速城市化使得人口迅猛涌向大城市,一时间,城市生活设施严重供应不足;而这个时候,工业化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苏联政府并无余力扩建和维修城市生活设施,以增加供给。为了不让苏联城市产生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中的贫民窟现象,苏联政府找到了“减少需求”的办法,那就是贯彻执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方针,不让人口集聚到大城市。对此,苏联一方面是减少甚至禁止在大城市进行工业建设,以控制大城市工作岗位的规模;另一方面是推行“身份”制度,以阻止外来人口流入大城市。

——摘编自邓杰《斯大林和苏联限制大城市规模的缘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苏联城市化发展的新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023-12-2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12月统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沙皇独载制度在1917年年初倒台之时,美国人极其欢迎这场革命,认为它将唤醒俄国的战斗精神,并对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宗教影响打开大门,美国成为承认俄国政府的第一个国家……到布尔什维克掌权时,美国仍有大部分物资尚未启运,在随后两年中,在国务院与财政部知情和允许的情况下,这些物品被送到白俄(俄国贤产阶级政府残余势力)手中。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不仅在经济上,物资装备上给予反布尔什维克力量以支持,还参加了英法等国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

——摘编自茹滢《试析美国对俄国革命的反应(19051920)》

材料二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后,列宁曾经设想过进行和平革命,列宁说:“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由于临时政府的无能,八个月里三次改组,连个像样的政府纲领也没有,于是武装夺取政权成为不可避免的……十月革命使一个落后国家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开始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长征……20世纪30年代是最稳定最繁荣的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社会生活已发生深刻变化,这意味着俄罗斯从一个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特型已经完成。

——摘编自陈新明《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人欢迎的“革命”的名称,并分析美国武装干涉苏维埃政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一些人迷信资本家的威力,不相信社会主义发展的可能行,甚至主张对国外私人资本作巨大让步,把实施新经济政策看成单纯的退却,列宁提出了批评,指出各种反对派既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也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退却性质。在批评种种错误言行的过程中,列宁阐述了“战略退却”的性质和意义。新经济政策是不得已而实行的“退却”,“退却”是有原则、有限度的。

——摘编自张晓旭《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

材料二   美国建国以来,一直提倡“自由放任发展”的传统思想,政府深信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健全的,不主张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显然这与美国传统的“自由放任发展”的思想相违背。当1934年危机的严重形势稍有缓和时,美国国内便不再“把羡慕的目光投向莫斯科、柏林”,而是攻击新政会把美国带进极权制的深渊。不过,当最高法院在认识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势不可挡时,最终放弃了原有的主张。

——摘编自倪昕《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做出“退却”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你从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中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0年到1800年,英格兰谷物浄产量总数翻了近3倍,同期人口则从416万提高到867万。…农民的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新鲜牛羊肉明显增多,鲜鱼取代了腌制的鲱鱼。而拥有毛纺作坊的“租地农场主”家里的陈设比德国贵族还要好,游戏、运动和业余爱好盛行,世界上大多竞争性团队游戏不是源于英格兰就在英格兰制度化…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和领主自营地的出租,一些有企业进取心的资本主义个体小农渐渐占有更多的土地,有些农民则走投无路,成为无地的农业工人…金钱的诱惑、发财的欲望,也使一些贵族不惜降低身份,投入到被贵族社会视为“卑贱”的经济行业。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钱乘且《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21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现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列宁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

——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农民生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状况对英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苏俄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
2021-05-18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东方】【2021.5.19】【SX】【高三下】【高中历史】【SX0011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