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5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的盛衰……绝非外在的“干扰因素”所致,而是工商界自身的规律。……理论意义上的萧条,指的是产量、实际收入和就业水平长期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只能用经济体系自身的各种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历史经验似乎表明,即使在没有明显的外来影响可能导致商业周期趋势的地方,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趋势。这表明我们的经济体制具有一种内在的不稳定性,表现出这种或那种趋势。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材料和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体制与经济危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科学,阐述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3 .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7-11-20更新 | 23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文科综合模拟训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对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第一时间,中国知识界就做了相关的报道和研究。从那以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至今已有100多年。这100多年的研究史出现了4个高潮时期。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民生主义来解读“新经济政策”,弥合了双方的理论差异。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响应这一政策,指出其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抽象原理和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第二次高潮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借鉴“新经济政策”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刘少奇提出过渡理论,指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不要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三次高潮在20世纪80年代,以杨承训为代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这条主线,分析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多种分配方式、多种经济成分、引进外国资本、改善上层建筑等一系列问题。第四次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新经济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很多学者从现代化、俄国历史整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角度来研究,视野更加宏大。

——摘编自《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研究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指出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对“新经济政策”形成两种解读的出发点。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对“新经济政策”研究的视角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4-05-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如表为1913~1926年俄国大工业总产值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产品种类计算单位1913年1920年1925/26年度1925为1913年的%
大工业总产值亿卢布102.5114.1077.3975.5
其中电力亿度19.429149.4
煤炭百万吨29.18.725.7788.5
石油百万吨9.23.78.390
生铁百万吨4.20.112.252
百万吨4.20.192.9169
万吨19.721.7110
砂糖万吨134.65.1106.479
纺织工业产值亿卢布28.862.7120.9972.7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重重B.新经济政策探索正确
C.工业化建设迅速改变苏联面貌D.斯大林模式成效显著
2024-05-14更新 | 18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对此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方式
时间
手播
(%)
马拉播种机
(%)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
1928年74.425.40.2
1932年51.728.320.0
A.农业为苏联工业化提供经济条件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经显露出来
C.苏联人民对农业集体化热情不高D.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成就不是很高
2022-05-07更新 | 1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八)
7 . 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当时
A.农业集体化基础加强B.以农业建设为中心
C.农村生产技术的进步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
2022-05-21更新 | 527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呈现了1923-1927年苏联工业发展增长速度的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苏联
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依托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在实践中完善了新经济政策D.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
9 . 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沿袭一战爆发后沙皇政府实行的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在全国各地依然盛行。30年代,苏联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档案文献中也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产量下滑导致原料匮乏B.农业集体化与计划经济逐步建立
C.社会转型提升国民法律意识D.经济危机波及苏联影响农民收入
10 . 如图为苏俄(联)某一时期《重工业、经工业及工业比重变化图》,这一“变化”

A.适应了战争时期军备供应的需要
B.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
C.表明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初步成效
D.标志着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正式确立
2022-04-09更新 | 180次组卷 | 4卷引用:必刷卷03-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