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4%,而基建投资年均增长却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出6.5个百分点,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高出5.5个百分点。这说明此时期的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显现B.国民经济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C.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D.经济建设的投资回报率较低
2023-01-20更新 | 19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热身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5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热身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伏特加、格瓦斯等传统饮品备受俄罗斯农民喜爱。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曾经实行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依然盛行,由此诱发的社会问题依旧突出。30年代,苏联的档案文献中已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这一变化反映了(     
A.公民道德水平大幅度提升B.法西斯侵略导致局势紧张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苏联民众D.经济政策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2024-04-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4 . 如表是1924~1927年苏联农村各阶层占比的变化表(单位:%),据如表可知,当时苏联(     
阶层年度1924/25年度1925/26年度1926/27年度1926/27对比1924/25年度
农村无产者9.710.911.3+16.5
贫农25.923.722.1—14.7
中农61.161.762.7+2.6
富农3.33.73.9+18.2
(注:农村无产者,指受雇于富农的贫农)
A.工农联盟局面日益巩固B.农民经济处境持续恶化
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D.农业政策成效逐渐显现
2022-07-27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把粮食拿到城市出售一事指出,“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不要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不应当加以阻扰”。他主张重新审查和修改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
A.加强了农业优先发展地位B.掀起了工业化的热潮
C.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促进了经济政策变化
2022-02-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8年苏联的机床进口占总需求的66%,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1935年缩减为14%。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B.与西方的关系由缓和到逐步紧张
C.进口贸易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022-03-30更新 | 40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零诊模拟历史试题
7 . 1915年以前,上海俄侨不到500人,到1921 年前后,上海有俄侨约5000人,1924年上海俄侨超过7000人。据此可知,这一变化说明苏俄
A.冲破了列强包围封锁格局B.工业化进程重视对华贸易
C.政局相继发生剧烈变动D.支持了中国的北伐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呈现了1923-1927年苏联工业发展增长速度的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苏联
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依托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在实践中完善了新经济政策D.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
9 . 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
A.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B.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较小
C.农产品进口贸易不断扩大
D.已跃升为世界工业的头号强国
2022-07-09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3届高三摸底(零诊)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独家田和独家农庄在俄国农民土地使用形式中的比重变化。该变化
省份1916年(%)1922年(%)1927年(%)
斯摩棱斯克16.9——33.5
切列保维茨——20.530.3
普斯科夫17.615.129.3
列宁格勒28.722.7       20.523.8
科斯特罗马2.8——5.9
莫斯科9.33.37.7

A.打破了苏联的土地国有制B.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阻碍了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成为苏联经济恢复的主因
2021-08-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府教育大联考》四川省2015届高三综合能力滚动检测文综--历史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