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A.B.C.D.
2019-01-30更新 | 2112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岳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4%,而基建投资年均增长却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出6.5个百分点,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高出5.5个百分点。这说明此时期的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弊端显现B.国民经济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C.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D.经济建设的投资回报率较低
2023-01-20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热身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折扣券”是今天美国“福利券”(foodstamps)的前身,主要用来购买食品(不得购买奢侈品),它可以在参加政府项目的所有商店里使用。福利券至今仍在美国广泛使用。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三   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摘编自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这张“折扣券”撰写历史背景说明。
(2)材料二中罗斯福谈到的“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历史作用?
2021-12-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从1928~1933年,苏联生产资料生产增长1.7倍,消费资料生产只增长56%。重工业由1928年的39.5%,上升到1933年的53.4%,轻工业则由50%以上降为46.6%,甚至食品生产和加工工业大部分产品还未达到1913年的水平。这说明苏联
A.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B.计划经济使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C.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D.工业结构中明显的比例失调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 42 卷)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 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图
A.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B.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020-07-28更新 | 192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热身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苏俄(联)有段时间粮食减产、工业落后,实行强制劳动,经济结构畸形化趋势明显。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经济濒临崩溃
B.深受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C.德军全面入侵苏联,卫国战争正式爆发
D.列宁逝世,新任领导人调整了经济政策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遥远的部分连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的工业,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44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第十六条: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材料四:对斯大林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①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提高有巨大作用;②批评这一模式严重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③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出发,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必要性;④结合20世纪30年代以及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认为这一模式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等

材料五: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这就形成了激烈的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人民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六:关贸总协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经过数次多边谈判,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己从35%减至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位作者评述历史问题的角度。并归纳两人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2)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3)对材料四关于“斯大林模式”的四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您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4)与材料五相比,材料六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哪些发展趋势?

9 .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三“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   苏俄之“新”——新经济政策

1921年10月14日,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

材料三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措施的作用。
(2)材料二中列宁提出“国家建设要关注农民利益”的观点,结合俄国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时期的相关措施,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该观点。
(3)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三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来实行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第42卷)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世界各国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经验,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其他社会制度,都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模式必须依据本国的国情自主地探索和选择,任何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和书本上的教条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和美国两者政策调整的共通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发展模式与自主选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