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美国开始农业现代化。1862年,美国通过了三个有决定意义的农业和农业教育立法;政府用稳定资金和健全制度推动农业建设,30年间建设了数十项大型水利工程。20世纪初,美国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20世纪前期,美国两次农业危机,政府投入重点转向控制农业生产、维持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恢复发展。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1950年后,美国鼓励农用新技术,极力扩大农产品外销,农业水利化、良种化、化学化达到很高水平,在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

——摘编自《美国农业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26年,斯大林指出没有工业发展苏联农业就无法发展,试图以美国模式改造苏联农业。1929年,苏联农业集体化。1933年,苏联拖拉机站和农场政治部门到村庄,在长期系统引入机械和技术上体现了明显的集体化管理效果。赫鲁晓夫时期,拖拉机站与集体农庄合并,大量垦荒、种植玉米、提高收购价格,为农场人员提供养老金。60年代,苏联农场高度机械化,其既是生产单位,又是福利机构。勃列日涅夫末期,苏联创造了一个工业投入、工人生 产、科学家规划,广泛参与的庞大复杂的现代化农业系统。

——摘编自《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2010年,我国农业经历了集体所有制,产品统购统销,农民户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农业主体;农民离土出村的三个农业现代化阶段。2010年前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开始发展,机械化大幅度投入,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同时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导致农业劳动力不断减少,农业用工成本上升,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转折和发展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从满足温饱和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转向显化乡村价值、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为主,城乡融合体制创新是这一阶段激发乡村活力的关键。

——摘编自《中国农业转型与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在世界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现代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苏联比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同,简析当前中国农业转型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俄建立之初,货币十分混乱。1918年国内战争爆发后,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卢布贬值严重。192210月,苏俄国家银行按照金本位制的模式,以对工业和商业短期贷款的方式发行切尔文券,有0.51351025切尔文六种面额,随着贷款的偿还,再回归银行。1924年发行以金卢布为货币单位的国库券,作为切尔文券的辅币,面额在5金卢布以内。政府还逐渐按照比价依次以新卢布兑换旧卢布。这次货币改革是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如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

摘编自王小龙《苏联1922—1924年的货币改革:回顾与评价》等

材料二: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留存着通货膨胀的痕迹。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发行新版人民币的条件基本成熟。1955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人民币,缩小人民币面额,更好地发挥人民币在计价、流通和支付中的作用。新版人民币面额,主币分为1元、2元、3元、5元、105种,辅币分为1分、2分、5分、1角、2角、56种。每种券别版面均印有汉、藏、蒙古和维吾尔四种文字。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决定采取新旧人民币不分对象、等价划一的兑换政策。1955610日,新版人民币在市场上已全部取代旧版人民币流通。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编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1922—1924年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苏联1922—1924年货币改革和中国1955年货币改革的异同,并简要评价1955年中国货币改革的意义。
2024-05-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自贡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加速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由国家对布匹、食盐、火柴、靴鞋、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

材料二   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凡工人在5人以下,拥有发动机的小型工业企业和工人数在10人以上,没有机器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律停止国有化,并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

——以上材料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材料三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如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让自己隶属于世界资本。

——《斯大林全集》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说明苏俄政府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三回答,斯大林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业化方针?依据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法国开始建立近代工业,但是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18世纪末期之前,法国农业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80%以上。拿破仑上台之后,宣布保障农村的小土地所用制,但由于忙于战争而将经济的发展置于次要的地位。连年的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后又被迫支付沉重的战争赔款。19世纪,法国的大部分银行不愿贷款给工商业界,而是将资金投向风险较小的政府或收益较大的海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战乱状态,一部分资金充裕的资产阶级携带资金出国,导致法国国内资金的流失。同时,大陆封锁政策的长期实施隔断了法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不仅使法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棉纺织工业由于原材料缺乏而中断,而且还使多年苦心经营的海外市场大量丧失。

——摘编自贺建平《简评萨伊学说对西方经济理论发展的贡献及影响》等

材料二   1925年12月,在联共 (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提出了“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胜利而奋斗是我们党的基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共产党人选择了高速度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高速度地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工业管理体制、计划管理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等等。只是后来,苏联把工业化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片面化、固定化、模式化,没有根据变化发展了的形势与条件及时做出调整。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财力和物力都是不充裕的,但依靠党的坚强领导,通过计划管理,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用十几年的时间,跑完了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100年才走完的路程。

——摘编自汤德森《苏联国家工业化的伟大实践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工业化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发展道路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简要说明材料中体现出的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出现的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2024-04-19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哈默(美,1898—1990)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主要事迹
1921向苏俄赠送大量医疗设备和药物,得到列宁接见
1921—1925成为福特、美国橡胶和派克自来水笔等37家美国公司驻苏代表
1926创办苏联首家文具厂,采用英德工艺,推行计件工资制,产品供应给苏联所有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被誉为“铅笔大王”;5年后将工厂转让给政府,得到丰厚的偿还费用
1940建议“美国将超龄驱逐舰移交英国,英国将太平洋岛屿租借给美国作为海军基地”,得到部分采纳和罗斯福的接见
1961U—2侦察机事件后,受肯尼迪委托与赫鲁晓夫会面,促成美国解除对苏联蟹肉的禁运
1979作为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与正在访美的邓小平进行会晤,两个月后来华签订一系列商约,包括南海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和安太堡露天煤矿等项目
1985访问莫斯科,对促成里根与戈尔巴乔夫的会谈起到重要作用

——摘编自郑锡荣编译《历史的见证——哈默自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哈默成为“铅笔大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哈默的历史功绩。
2024-04-1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 -高中历史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政府规定:一切余粮都归国家所有,所有粮食一律由人民委员会负责经营,禁止私人买卖;加速对各工业部门大企业的国有化;凡是雇工10人以上或使用动力机械、雇工5人以上的企业,一律收归国有;由国家对布匹、食盐、火柴、靴鞋、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严禁私商经营。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材料二   苏俄政府规定:农民缴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及其他产品,可以自由支配;凡工人在5人以下,拥有发动机的小型工业企业和工人数在10人以上,没有机器的小型工业企业,一律停止国有化,并鼓励私人资本创办企业。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

材料三   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可以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启示。第一,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缺乏内在的刺激动力。在这一体制下,国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党领导并决定国家的经济政策。第二,单一的公有制,缺乏经济活力。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是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难以避免的官僚主义管理,高积累低消费、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既难保证生产的经济效益,也难保证其社会效益,从而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第三,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严重影响了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过渡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经济模式实际上成为一种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重工业模式和备战体制。

——摘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核》

材料四   1929年10月24日,纽约市场陷入恐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随后,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摘自《中外史纲要》(下)教材

材料五   到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完全等同起来的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混乱,明确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编自《邓小平年谱》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并说明苏俄政府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政策进行调整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材料中“这种经济模式”具体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这场经济大危机,英法美和德意日各自选择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对材料一至四的理解,谈谈你对市场与计划在调节经济发展方面的认识。
2023-09-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国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1934—1935年,巴西工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150万人,大多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在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材料二:列宁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理论”,并多次讲述了发展重工业的意义。他说:“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1928年11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指出:“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科的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上改造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主要基础和关键,”这一观点的提出是由苏联的内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摘编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民族民主独立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要求“迅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原因,并指出其相应的举措。
2023-06-0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6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2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入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共产主义”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这句话的理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1919年4月12日,莫斯科喀山铁路编组车站机车库的13名共产党员和2名工人经过1夜的义务劳动,修复了3台机车。消息传出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这天是星期六,参加劳动的又是共产党员及其同情者,故被称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得知这一事迹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伟大的创举”,且进行了大力推广。列宁指出这一创举的意义就在于工人阶级不计报酬从事额外工作的共产主义精神,就在于工人阶级自觉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首创精神。

——摘编自杨会清、任慧琴《党史上最早的“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

100年前的1919年,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下发生了一件具有巨大历史价值的事件,这就是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历史已经过去了100年,这一事件似乎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淹没,鲜有人提及。实际上,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具有的历史价值毋庸置疑,其具有的时代意义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摘编自辛向阳《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及其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进行阐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进程中,执政党牺牲了成本较大、经济利益较少的农业部门,把农业的赌注押在落后国家,特别是殖民地上,导致了本国农业的逐渐萎缩……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1801年,1.1%最富有的人取得国民收入的25%;到1867年,2%的最富有者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收入的40%。相反,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却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一座座以煤作为燃料的大工厂连续不断排放出的各种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伤害着经常呼吸被污染空气的人们的健康。19世纪后期,英国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就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

——摘编自刘俊俊《英国工业化的教训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   美国建国后便产生了“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之争。其中,汉密尔顿的“工业立国”强调:用高关税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输入,限制重要原料的出口,免税进口必须的原料等。通过1790年专利法,明确规定“保证发明家对于其发明在一定期限内享有专利权,以奖励科学的进步。”积极修建公路,开凿运河,加快商品的运输速度。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扶植、帮助民族弱势工业的发展壮大。“工业立国”战略犹如指路明灯,引导着美国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张兵《略论美国“工业立国”赶超战略》

材料三   斯大林说:“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他号召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认为苏联“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

——摘编自闻海《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主要教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密尔顿“工业立国”战略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斯大林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提出上述看法的原因。
2023-06-2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