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把粮食拿到城市出售一事指出,“应当允许带得更多”,不要对投机倒把怕得太过分了,“不应当加以阻扰”。他主张重新审查和修改关于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这
A.加强了农业优先发展地位B.掀起了工业化的热潮
C.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D.促进了经济政策变化
2022-02-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如表是1924~1927年苏联农村各阶层占比的变化表(单位:%),据如表可知,当时苏联(     
阶层年度1924/25年度1925/26年度1926/27年度1926/27对比1924/25年度
农村无产者9.710.911.3+16.5
贫农25.923.722.1—14.7
中农61.161.762.7+2.6
富农3.33.73.9+18.2
(注:农村无产者,指受雇于富农的贫农)
A.工农联盟局面日益巩固B.农民经济处境持续恶化
C.社会贫富差距不断缩小D.农业政策成效逐渐显现
2022-07-27更新 | 37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图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动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农业领域内的集体化运动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
4 . 列宁针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指导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并提出处在相对弱势的无产阶级国家可以采取“退却和随机应变的策略”。下列符合他这一“策略”的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B.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
C.实行余粮收集制D.解除中小企业国有化
5 . 表是1913~1920年苏俄农业产值、农民人口在全国总产值、总人口占比的变化表(单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度1913年1920年
农业产值57.9%78.1%
农民人口66.7%70%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B.西方国家对苏俄的封锁
C.特殊经济政策的影响D.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2022-06-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28年苏联的机床进口占总需求的66%,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1935年缩减为14%。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B.与西方的关系由缓和到逐步紧张
C.进口贸易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022-03-30更新 | 40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届高三零诊模拟历史试题
7 . 1926-1931年,苏联的进口额中90%左右是机器设备的进口。至1937年,除了一些起样品作用的设备外,苏联几乎不再进口一般的机器设备。这一变化表明苏联( )
A.独立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
B.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较小
C.农产品进口贸易不断扩大
D.已跃升为世界工业的头号强国
2022-07-09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期期末摸底测试(高三零诊)历史 试题
8 . 1915年以前,上海俄侨不到500人,到1921 年前后,上海有俄侨约5000人,1924年上海俄侨超过7000人。据此可知,这一变化说明苏俄
A.冲破了列强包围封锁格局B.工业化进程重视对华贸易
C.政局相继发生剧烈变动D.支持了中国的北伐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呈现了1923-1927年苏联工业发展增长速度的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苏联
A.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B.依托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C.在实践中完善了新经济政策D.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
10 . 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据此推断,斯大林模式
A.吸收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B.推动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充分利用了世界先进文明成果D.顺应形势变化不断调整经济政策
2021-12-1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