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1年,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就是自杀”,“应当实行最高速度的政策”即创造“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去发展重工业。否则,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据此推断,斯大林提出高速度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基于(     
A.国家重工业基础薄弱B.服务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C.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D.维护苏联民族独立的需要
2024-02-05更新 | 201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安康中学高新分校,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如图所示为1939年苏联电影《拖拉机手》中的画面,它展现了男子拖拉机手队和女子拖拉机手队展开劳动竞赛的场景。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B.工业反哺农业取得显著成效
C.国民经济结构得到明显改善D.赫鲁晓夫改革重心转向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列宁提出,国家将一些投资大的产业和自然资源出租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外国资本家在无产阶级监督下,在一定的条件内开展业务。1921年,《租让制法令》在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获得批准。据此可知,《租让制法令》(     
A.适应了当时战时经济体制的需要B.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D.表明苏俄承认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2023-12-13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中)(一)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斯大林认为农民从本质上讲是非社会主义的,他否定个体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并采取强制暴力的手段实行全盘集体化,消灭个体农民的私有制。而中国在保护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前提下,采取自愿互利的原则,有步骤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苏两国对待农民态度不同主要是由于(       
A.苏联机械照搬了社会主义原则B.两国对农民地位认识不同
C.中国农民对革命起过重要作用D.两国的基本国情存在差别
2023-12-05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经济学家涅姆钦诺夫等人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的农产品商品率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小农经济不可能为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认为这是导致新经济政策终止的原因。这种认识反映出,苏联采取农业集体化的理论方面的依据是(       
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增加需求便可促进经济增长
C.“看不见的手”原理D.国家干预经济理论
2023-12-0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在生死存亡关头,俄国出现了所谓的“农民的布列斯特”。由于农民在缴纳了粮食之后可以自由支配手头的粮食,就引发了交换的问题……这种经济政策不是按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该经济政策(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入了市场机制B.是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D.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指出,由于不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不能以继续向资本主义进攻这个简单的公式来规定当前的任务”“为了今后进攻的胜利,目前应当‘暂停’进攻”。这表明列宁(     
A.希望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合作B.承认战时共产主义是一次失败的探索
C.关于新经济政策的思路由来已久D.主张通过粮食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
2023-11-10更新 | 354次组卷 | 8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契约租佃经济下,富民和佃户各自以土地、资本和劳动力优势参与农业生产,改变了均田制下一家一户小农独立经营、自备生产资料的经营方式。 经由市场,富民购买占有大量土地,但单一地租收入无法满足他们自身多样化的需求,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通过市场达成。与此同时,契约租佃关系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形成大量少地的五等下户和无地客户,他们中的一部分虽然通过市场的竞争性手段获得富民土地的租佃权,但土地租佃的稳定性仍然受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另一部分作为剩余劳动力向小商、小贩和雇工转化。

——摘编自余猛、林文勋《宋代契约租佃制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

材料二某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社会各阶层土地占比状况

地主富农贫农中农
1937年16.42%21.92%17.92%41.69%
1942年10.17%10.17%19.37%49.14%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四集

材料三   新经济政策推行之初,党内外很多人都质疑:恢复市场、商品自由贸易等措施,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会不会冲击社会主义?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存在这样的危险,他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主要是:(1)国家掌握土地;(2)也掌握生产资料方面的一切命脉(运输等等);(3)小生产领域中的贸易自由;(4)在吸收私人资本(租让和合营公司)意义上的国家资本主义。

——摘自刘军等《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三大误读与正解》

(1)根据材料一,扼要概括宋代契约租佃制度与农村市场的互动关系。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简析契约租佃制对宋代社会关系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该阶段推行的土地政策。结合所学,简析该土地政策实施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宁认为确保资本主义因素不至于危害无产阶级政权的关键。结合所学,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的视角,简述斯大林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对农业的措施及其影响。
9 . 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提出,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通过批发商业把千百小农联合起来,引起他们经营的兴趣”。这一主张(     
A.加强了国家对粮食的控制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
C.推进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有助于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2023·安徽合肥·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西方学者认为,苏联前期建立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基本上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但是在实现现代化时,不仅没有推动国家快速转型和发展,反而成为一种桎梏,到后期愈来愈僵化和保守,从而导致它的崩溃。这种观点(     
A.全面肯定了苏联模式B.片面分析了苏联解体
C.整体建构了苏联历史D.全盘否定了苏联改革
2023-10-11更新 | 36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