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1921年4月,列宁说:“实现电气化需要170亿金卢布,而第一批工程大约要十年才能完成据估,靠本国的黄金储备和输出可以偿付110亿,还差60亿没有着落,就必须借债,或者实行租让。”由此可见,列宁主张
A.采用市场手段建设国家B.提前完成“一五”计划
C.利用外资优先发展轻工业D.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
2 . 1921年5月,俄共(布)十大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指出:“粮食人民委员部把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物资交给合作社,保证合作社有广泛的可能进行收购工作,反对无政府状态的商品交换,把商品交换主要集中在合作社手里,但不排斥正当的自由贸易。”这一决议表明苏俄
A.在经济上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初步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立足于保护商品市场的健康发展D.致力于发展商品自由贸易
2022-01-09更新 | 284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租让制是列宁首先制定并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加以实践的对外经济制度。192011月之后,列宁在其报告和文章中阐述了租让制的理论与原则。他认为,不实行租让,苏俄就不能实现经济发展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只要苏俄掌握着所有国营企业,那么租让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租让是一种国家资本主义,是苏维埃政权同资本家订立的一种合同。承租人对企业只有经营权或使用权。承租人将按照合同规定,得到一部分产品作为报酬,并有权运出国外。政府对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承租人要给予优惠和补偿,保证不会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保证承租人投入企业的财产安全。

——摘编自杨运中《列宁租让制思想研究》


(1)据材料概括列宁所制定的租让制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制定租让制的目的。
2021-12-27更新 | 2999次组卷 | 23卷引用:2021年江苏历史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28-1932年,苏联高等教育招生增加了3倍,技术院校的数量增长了5倍。苏联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只有美国人的一半,但苏联每年的科学和技术专业毕业生却是美国的2倍,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人都在这一时期受到过高等技术培训。这表明当时苏联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A.构建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构建合格的政治接班人梯队
C.培养国民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D.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
2021-11-06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各具特色,也有共性,在相互借鉴中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斯密看来,所谓“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而坚持的一种理论的和政策的主张。……其原则就是“自由放任”——国家不仅对内要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对外贸易也要绝对自由;既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政策,又反对它一贯鼓吹的限制政策。为了实现这种经济的自由,工业资产阶级也必须进行政治斗争,参与国家政权,直接促进这种理论转化为国家的经济政策。

——韩忠富《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从理论上讲,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前一直赞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列宁早在1906年就提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都无法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建立起大规模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一切土地、工厂、工具都转归工人阶级所有,才可能消灭一切剥削。”这里可以看到,首先明确提出“计划经济”的是列宁。……但在实施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的看法则有了很大改变,他认为,新经济政策就是要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陆南泉《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形成原因再思考》

材料三   总之,战后西方的政客、官员和许多企业家因为这种或那种原因都认为,根本不可能重新实行自由放任和旧的自由市场制度。即使那些致力于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的政府也可能用以前被当作“社会主义”加以排斥的方式来进行经济运作。例如,在1945年—1946年间,为实现法国工业经济的现代化,法国制定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经济计划。根据资本主义混合经济来改造苏联经济思想一定会产生某种效果,在1950年—1979年间,此前处于停滞状态的经济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都能更好地成功追赶美国的生产力,甚至超过了德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所进行的“政治斗争”,并概括英国为打破重商主义传统实现贸易自由所采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宁主张“计划经济”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列宁在商品等问题上看法改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法国战后经济模式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6 . 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2021-09-12更新 | 5869次组卷 | 51卷引用:2021年天津历史高考变式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10月列宁说:“今年春天,我们实行了新经济政策,退回到采用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手段、经营方式和经营方法,这种退却是否已经够了,以至可以停止退却而开始准备进攻呢?”列宁说:“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与“退却”提法相应,列宁对新经济政策的基调还常有“喘息”“改良”等。如“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后,如果取得胜利的国家经过极度紧张的斗争,其实力显然不够革命手段来实行某种过渡,那么改良……还是一种必要的合理的喘息时机。”

——摘自李浩《论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退”“进”提法之差异和后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新经济政策“退却”“喘息”“改良”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原因。

材料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开始所定基调即是“发展”“前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是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1980年5月,邓小平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当经济改革首先要从经济调整着手时,邓小平在1980年12月又着重强调:“我们今天的调整不是后退,而是前进。”此后,“发展”“前进”的基调始终贯穿于邓小平的讲话之中。

——摘编自李浩《论列宁、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退”“进”提法之差异和后果》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邓小平改革基调的结果,并对这两种改革基调谈谈你的认识。
2021·浙江·高考真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

——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

——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价值。
(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
2021-06-15更新 | 4323次组卷 | 35卷引用:2021年6月浙江历史高考变式题(主观题部分)
10 .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
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
2021-06-13更新 | 11662次组卷 | 92卷引用: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