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2月,阿富汗新国王宣布独立,不承认任何外国特权,并采取联俄抗英的政策。英国于是决定发动新的侵略战争,191953日,英军3.4万人分三路入侵阿富汗。虽然敌强我弱,但是阿富汗军仍然士气高昂,作战英勇。经过激烈战斗,阿军在优势之敌进攻面前,顽强坚守,给敌以重大杀伤,英军被迫停止进攻。阿军的英勇抗击和印度解放运动的高涨,使英侵略军处境困难,被迫放弃了继续作战的计划。19211122日,英阿签订和约,英国承认阿富汗独立。至此,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富汗人民取得抗英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富汗人民抗英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2024-01-17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殖民地民族主义席卷亚洲大陆,形成了20世纪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各种既有民族主义色彩,又有西方先进文化特征的民族主义思潮纷纷兴起,如中国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印度的甘地主义、土耳其的凯末尔主义等,形成了一场出现于亚非拉各国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出现第二次浪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掀起民族主义运动的第三次浪潮,它们利用本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逐步转化所获得的驱动力,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创建了民族独立国家

——摘编自徐煌《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第三世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民族独立而形成的现代民族国家的集合体,处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地区。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世界体系中占据着相同的结构性位置,这在一方面决定了建立政治秩序和实现经济发展是它们的核心任务,另一方面也决定了第三世界国家存在着共同的政治主题。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政治主题经历了从政权建设向民主转型的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实现了民主转型,但自由民主体制在第三世界国家建立有效的政治秩序的效果甚为不佳,不仅没能恢复政治秩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契合性,而且难以调和政治冲突以及持续动荡的政治局势,进一步打击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社会基础。

——摘编自汪仕凯《第三世界的政治主题转换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以来亚非拉国家民族主义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第三世界政治主题转换的影响及制约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就已经有民主了,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批评它是坏东西,是暴民政治、反面教材。因此被西方提防了两千年。到了19世纪,民主逐渐变成了好东西,这一转变堪称西方文明最华丽的转身。民主得以翻盘的基本条件是“新思潮”的出现,它强调“弱势群体”的平等。西方推动将其变成强势平等,变成了声势浩大的行动,甚至变成了西方搞得天翻地覆的运动,成为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最终,民主被落实成了不容反驳的定位: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登上了政治宝座。顺着这个逻辑,民主在19世纪得以咸鱼翻身,顺利成为了现代西方政治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1906年的一封信:“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厌恶统治者,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在波斯,这种觉醒看来更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了,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期的睡眠中觉醒,我们即将亲眼看到千百万有忍耐力的人群起来反对无所不为的西方剥削。”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对待民主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说明“现代西方政治基本框架”的典型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东方“觉醒”的特点及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东西方社会转型的相似路径。
4 . 世界大战与殖民体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小小的欧亚半岛上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但伟大的殖民地革命的动力并不是来自联合国。相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的产物,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性力量的产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的影响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殖民地革命而言,“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有哪些?
2023-01-04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