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同时亚非拉人民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如表是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概况表。表格信息反映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拉丁美洲独立亚洲觉醒非洲抗争
主要途径独立战争民主革命武装斗争
主要反抗对象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英国、意大利等
领导阶级大地产主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宗教、皇帝等
A.英国是占有殖民地最广阔的国家B.亚洲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C.民族解放运动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拉美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2 .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指责苏联企图把“新的民族主义潮流汇合到它们自己的运动中,这使得总的挑战来势更加猛烈。亚洲、非洲和其他非工业化的国家正式成为冷战的主要战场”。杜勒斯提出此论的历史背景是(     
A.第三世界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B.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C.美苏争霸的战略重心发生转移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23-08-29更新 | 26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一)
3 . 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材料反映出(     
A.印度资产阶级改良社会的愿望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瓦解
C.传统佛教文化影响了独立运动D.印度尝试以非暴力手段赢得独立
2023-06-23更新 | 243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02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4 . 1918年3月,印度阿姆达巴达织工组织了大罢工。随后,印度其他工业区也发生多次罢工。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拉特法》后,工人参加了全印度的罢工活动。1921年,印度发生396次有组织的罢工,有60多万工人参加。这反映出当时印度(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民族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工人主导民族解放斗争D.民族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2023-06-14更新 | 470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共产国际)第四次大会上按照西方与东方的差异,在坚持西方“工人统一战线” 的口号下,提出东方“反帝统一战线”口号,包括两个面向: 一是阶级外统一的问题,要揭露     本国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某些集团同外国资本妥协的想法,从而使之能够与本国革命联为一体;二是阶级内统一的问题,“同国际无产阶级和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的必要性,是反帝统一     战线的一项最重要的策略任务”,因为“只有同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联合起来,殖民地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并保持其胜利果实”。

——摘编自安东强: 《中共三大前党内外对于统一战线的认识与表述》

材料二   中共建立之初,不要说具体的国共合作,就连宽泛的“联合战线”,中共都尚不了解其' 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共一大上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   阶层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中共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在实际上确立了党外合作的方针。中共三大倡导“中国国民党应该是中国国民革命   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还对社会革命分子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加速实现”。

—摘编自蔡珍:《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策略研究(19211927)

注:“黄色知识分子”指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提出东方“反帝统一战线”口号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认识变化的意义。
2023-04-19更新 | 43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甘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曾十多次绝食,三次被捕入狱。为抵制洋布,他亲自手摇纺车织布;为反对英国食盐专卖,他和群众一起自煮食盐。在他的号召下,印度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由此可见,甘地的活动(     
A.加快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B.促进了印度民众的真正觉醒
C.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支持D.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的进程
7 .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了“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英联邦遂正式形成。之后,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这一演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世界殖民体系崩溃B.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英国霸主地位完全丧失
2023-01-12更新 | 552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1913年,列宁在《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中说:“极大的世界风暴的新的发源地已在亚洲出现。……八亿人民的亚洲投入了为实现和欧洲相同的理想的斗争。”“相同的理想”指的是
A.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摧毁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D.实现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2022-06-22更新 | 7523次组卷 | 4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辽宁专用)
9 . 以下三幅图片中的信息反映了一战后
A.反对殖民侵略成为亚洲各国共同诉求B.亚洲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C.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D.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2022-06-06更新 | 432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
2022-03-27更新 | 591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0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