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一幅题为《一个威胁德国的小国》的宣传图。如图所示,捷克斯洛伐克的轰炸机可以抵达德国全镜,而事实上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并没有这样的轰炸机。该图可以用来研究当时(     

A.捷克的军事实力状况B.地理科学发展的局限
C.欧洲战场的发展态势D.德国的战前动员方式
2024-03-07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英国工业生产仅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9%,金融霸主地位岌岌可危。面对严重的经济困境,英国政府不得不从迫切的内政问题出发,致力于经济恢复工作。然而,这却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军备力量的巩固,他们甚至觉得凭英国现有的军备力量,尤其是一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足以应付任何规模的战争。英国在一战中伤亡惨重,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可怕的战争大屠杀几乎影响到全国所有家庭”,它对英国人传统的心安理得、高枕无忧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战争表示出十分的反感和厌倦,并进而对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示恐惧,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战求和的社会思潮。三十年代,面对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英、法、美采取了绥靖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奉行绥靖政策的动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绥靖政策的实质。
2022-03-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一战结束,均势政策仍然是英国外交政策的头等考量因素。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均势转向了对德“绥靖政策”。这意味着助长德国的进攻性行动和英国的步步退让: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1933年4月,德国和协约国因为前一年的国联裁军会议草案条文发生争执,并于1933年10月退出裁军会议;1933年10月19日,德国退出国联。作为国联领袖的英国,对此没有采取任何惩戒言行,英国的妥协行为无疑对正在蠢蠢欲动的法西斯德国起到了“安心”扩张的心理作用。接着在1936年,德国进入莱茵非军事区,这一举动使得协约国丧失了一战后获得的最有效的安全保障,而英国仅仅是“超然事外”地向国际联盟提起抗议而已。

——摘编自程诚《两战期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原因的新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前英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4 . 1938年,《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回国时像英雄一般受到人们夹道欢迎,英国人高呼着“和平”口号,欢迎“伟大”的首相归来。这表明
A.英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
B.英国统治者竭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英法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
D.英国民众存在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情绪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九一八事变之前,裕仁天皇就知道关东军欲在中国东北制造事端的蓄谋;事变后,裕仁天皇对内阁承认驻朝日军进入东北的既成事实、增拨出兵经费的决定完全认可;尤其是对高级军官的擅权妄为、违宪违法的行为,没有批评,更无追究和处罚,这促使日本军权不断膨胀,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政体的完备。且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社会包括民众阶层掀起远比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还要狂热的参军热、捐款捐物热等狂热举动。1932年年初,裕仁天皇称赞关东军侵略中国东北果断神速,对关东军的暴虐行动表示深嘉奖其忠烈

19321月,日军制造·二八事变,裕仁天皇批准日本海军向上海增兵,直接操控上海战事。同年6月,裕仁天皇下达敕令,明令关东军保护满洲国。日本财阀也不断遭受社会右翼及军人法西斯势力的冲击,甚至是生命威胁,各财阀以机密费”“军事献金等形式去迎合军部,并乘机向中国东北伸出触角,以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给日本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相机将财阀人物塞进军事独裁政府,形成武力与资本的结合。

——摘编自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裕仁天皇的对华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九一八事变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2021-05-0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