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材料   1944年6月6日,盟军先头部队跨越英吉利海峡,登陆诺曼底。此前,东线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扭转了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但德国仍占领着欧洲大陆大部分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德军兵力损失就超过40万。1944年12月,德军在西线战场上的兵力由原来诺曼底登陆时的60个师增加到了76个师和旅,而东线苏德战场上的德国陆军占陆军总人数的比重,从1944年初的70%下降到1945年初的57%~59%.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后,德军隆美尔元帅竭力主张结束战争,同希特勒发生了激烈争论,部分高级将领还组织了暗杀希特勒的政变。诺曼底登陆后,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等国也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武装斗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摘编自洪飞等《试论第二战场开辟的作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诺曼底登陆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诺曼底登陆对欧洲战场的意义。
2020-03-30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线上测试(三)历史试题
2 . 关于美国是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就得知了这一计划,一直是战后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美军有先进监听机关“魔术”,而且美军在太平洋地区布置了大量的监听站和情报机构,对日军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不可能毫无察觉。而我国史学界则普遍认为,日本重心在中国战场,不可能将进攻的矛头首先对准强大的美国,更不可能直接袭击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且有重兵防守的珍珠港。这说明
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但历史真相却不易还原
B.由于研究者立场的差异,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C.两种观点均存疑待解,须找到最有力证据求证
D.历史学术问题应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
3 .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
A1914年6月塞尔维亚首府发生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条约》日本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地位
C近卫文麿上台组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D“海狮计划”被迫不定期推迟希特勒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

A.A
B.B
C.C
D.D
4 . 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言》庄严声明: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由此可见,这一声明
A.旨在维护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
B.使中国收复失地得到庄严的国际保障
C.认可了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D.为二战后中国崇高的国际地位奠基
17-18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根据相关知识回答:对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B.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C.据此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D.英、法、美是会议的主要操纵国
2018-10-06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同盟国在各大战场迎来了军事上的转折与反攻,以下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阿拉曼战役 ②瓜岛战役 ③库尔斯克战役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④②①③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10月14日,蒋介石召见英国大使卡尔:“我等中国人素讲信义,既不甘屈服于强国之威胁,亦不鄙视战争失利之国家。法国屈服之后,中央领袖确有大部分主张重新考虑我国策者,然我人仍主张坚守此项原则,不应更张。我人绝不改变我国家之特性。”1940年11月1日,蒋介石约见卡尔及美国驻华大使詹森,面交《中美英三国合作方案》。其原则部分认定中国之独立自由为远东的和平基础,提出英美与日本,或英美两国中任何一国与日本开战,中国陆军全部参战;英、美派遣军事与经济、交通代表团来华,组织远东合作机构。1942年,戈林的亲信洋克与桂永清谈判,要求中国“突攻印度,与德合作”,企图使德、日两军在印度洋会师。蒋介石6月18日日记云:“对德国路线,勿再探索为宜,以桂永清非长于此,不如严令拒绝之。”随后,蒋介石即命陈布雷以陈本人的名义复桂永清一电:指示其“谢绝”,“以为此种提案,决不可能,亦难转达其意,覆绝为要”。

——摘编自杨天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蒋介石召见英、美大使时的二战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的对德态度及影响。
8 . 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未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9 .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会晤,这时
A.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已开始瓦解B.欧洲第二战场刚刚开辟
C.法国已经获得解放D.中国战场的战事基本结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