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放弃了对苏联的“道义”制裁,转而与苏联达成“特惠援苏政策”,连同英国每月向苏联交付大量各式武器。1944年,随着英美联军登陆欧洲大陆,美国开始减少对苏联的援助,至1945年5月彻底中断。由此可推知,二战时期美国(       
A.奉行功利主义外交原则B.与苏联的国家利益逐渐趋同
C.逐渐抛弃意识形态差异D.积极推动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44年,时任美国驻苏大使威廉·哈里曼曾对罗斯福主张,苏联战后重建最主要的是经济需求,而主要的谈判对象就是美国,在谈判中不要轻易答应苏联的要求,答应就要有所收获,就要苏联在政治上、外交上做出让步。这表明(     
A.经济冷战思维初见端倪B.意识形态影响国际关系
C.反法西斯同盟名存实亡D.美国对苏政策发生转变
3 .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中、美、英三国“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开罗宣言》的发表(     
A.标志着中国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美、英等大国的承认
C.从国际法角度确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地位
D.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时间事件
1931年9月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
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
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抗
B.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世界大战
C.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D.世界政治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亚洲欧洲两个中心
2023-01-26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20—40年代出现的一种反动的社会运动、政治思潮和统治体制,由其引发了20世纪人类最大的灾难;灾难结束后又开始了不流血的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民族主义发展到顶点。在欧洲人看来,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是相互重叠的词汇。民族主义者认为,对本民族的热爱,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因此爱国主义成为了具有相当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主义口号,并被统治者利用来进行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极端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排他主义和种族优劣主义等联系在一起,最后发展为法西斯主义。

——高全喜《论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4310月,美、英、苏3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议准备就成立战后国际组织问题发表一个《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认为,除美、英、苏3国外,还应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但英国方面对此持冷淡态度,苏联方面则认为,中国外长没有参加会议,不能将中国作为宣言的签字国。赫尔强调:“如果将在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大国排除在外,则对联合国家的统一将产生极为有害的心理效应”;而且“我国政府认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由美、英、苏三国将中国摒弃,那就极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区在军事和政治两个方面,都引起极为不利的反应”。最后,英国和苏联方面同意。1030日,中、美、英、苏4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4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该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国一致赞成战后成立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摘编自《傅秉常日记》

材料三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命。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各国应该致力于国内事务,努力解决好国内问题。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重视中国战略地位的原因,并简析《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签订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2023-01-05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9年1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咨文中指出,现行《中立法》“可能在实际上有助于侵略者而无助于受害者”。同年10月27日和11月2日,参众两院先后通过《新中立法》,解除了对交战国的军火禁运,但需“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美国《新中立法》的通过与实施(     
A.表明美国放弃了中立政策B.加剧了同盟国与美国的矛盾
C.加速了二战的胜利进程D.为美国发战争财创造了条件
7 . 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一   



(1)结合所学,描述材料一中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后果。
(2)20世纪30—40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根据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下面三则材料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一切都过去了。绒默的。悲哀的、核抛弃的、支高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长期以来,他追随法国的领导和政策,和法国站在一起。结果使他在各方面都吃大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示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进- -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3)有学者认为,两极体制既导致全球的动荡和不安,也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解体方式也与以往的国际格局不同。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1942年10月,美英政府先后发表声明宣布准备与中国政府谈判,缔结一项关于规定两国政府立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条约。1943年5月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正式取消在华治外法权。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英重视对中国的友谊和联系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中国军民英勇抗战提升国际地位D.美英在反法西斯战场接连失利
2022-07-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首签,其余22个国家则按照国名的英文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这说明(       
A.大国霸权主义是世界政治失衡的主要因素B.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贡献得到了国际承认
C.雅尔塔体系的基本格局已经得到初步建立D.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国家综合实力大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1年6月24日,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美国准备给予俄国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接着,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冻结苏联在美国的存款,允许苏联购买美国的战略物资。这些举措(     
A.缓解了太平洋战场的压力
B.消除了不同制度国家间的矛盾
C.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D.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