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暸望台行动”(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87日和19432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国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完全占据瓜岛,最终夺取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由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瓜达尔卡纳尔战役是中途岛战役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影响。
2023-09-3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乐东县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9月至19416,苏联向德国提供了大量工矿原料和战略物资,以换取德国武器、机械和工业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本国战略物资经过苏联流向德国,也为了减少苏联对德供应,美国政府加强了对苏联的经济管制,限制对苏联战略物资和重要工业技术的出口。然而,随着法国败降、德意日三国轴心成立、德国进攻苏联在即等一系列变化,美国主动开启了韦尔斯-乌曼斯基会谈,对苏经济管制也开始放松。但是,美国政府也不愿意彻底结束管制。这一时期跌宕起伏的美苏经贸关系正是欧亚局势演变下美苏政治关系的真实写照,它既反映了美苏两大国从对立走向同盟的必然趋势,也展现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过程中的阻力和困难。

——摘编自张愿《二战初期美国对苏联的经济管制(1939.9—1941.6)》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初期美国对苏经济贸易的变化及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美国对苏经济贸易的因素。
2023-06-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30 年代初期,丘吉尔提出了同苏联联合的主张。德国侵略扩张的初期,丘吉尔清醒地认识到联合苏联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首相后,对张伯伦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为了共同对抗德国的侵略,丘吉尔通过与斯大林的书信往来和向苏联政府提供军事情报等方式,试图与苏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希特勒的扩张。由于英苏间积怨已久,丘吉尔的努力没有得到苏联方面的积极回应。希特勒闪击苏联后,丘吉尔立即发表了支持苏联的历史性演说,同时以实际行动援助苏联对抗纳粹的入侵,及时向苏联提供了相当数量急需的战略物资。英苏战时合作终于得以实现。

——摘编自倪学德《援苏抗德与丘吉尔的现实主义外交》


(1)根据材料,概括丘吉尔谋求英苏合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丘吉尔谋求英苏战时合作的努力
2022-02-2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切断中国与西方联系的陆上交通线,并建立西攻印度的前进基地而入侵缅甸。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军区出师缅甸,开辟了连接中国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滇缅战场。1942年春,10万中国远征军由云南西部首次入缅援英抗日。在战争中,远征军浴血奋战。给日军迎头痛击,援救了7000多名英军,还解救了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记者等。但由于盟军指挥不协调,远征军撤出。19445月,中国军队强渡怒江,再次入缅作战,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遥相呼应,对缅甸日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4年底,中、英、美、印军队和缅甸游击队配合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到了19455月,日军向缅泰、缅马和缅越边境退却,缅甸全境解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缅战场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滇缅战场获得胜利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1941年末,被日本人袭击珍珠港激怒的美国加入了战争。美国领导者已经为英国提供了借款和补给,现在他们急切地利用袭击珍珠港事件加入欧洲和亚洲的战争,来对抗看上去是对西方民主或许是对西方文明本身的一个明显威胁。因为准备不足,较晚参战的美国在1942年与英国军队一起在北非被德国军队挫败了。同年,苏联在被德国集中围困的斯大林格勒发动了反攻,因为德国人如果成功夺取斯大林格勒就会打开通往乌拉尔山和苏联新的工业核心地区的道路。苏联前线的大部分德国军队投降了,红军开始向西部缓慢推进,后来越过了自己的边界,穿过东欧,并于1945年深入到德国本土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第三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人袭击珍珠港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42年以来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军事进程。

6 . 材料   在极力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的同时,苏联在东方也谋求与日本改善外交关系。1940年7月,苏日双方开始进行缔结中立条约的谈判。1941年4月13日,苏日两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规定:两国维护和睦友好关系,互不侵犯领土;当缔约国一方遭到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该条约还有一个附属文件,规定: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日中立条约》签订时的世界战场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签订的中立条约。
2020-04-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海南省高三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1943年日军战略专家预见到松山作为支撑滇西和缅北防御体系重要支撑点的作用,遂拟将松山建设为永久性防御要塞。日军进入缅甸后,为了改变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国民政府1943年成立了远征军司令部,开始着手准备,并积极争取美国盟军总指挥史迪威的支持,从印度等地调来大批有经验的美军军官指导训练。1944年6月,发起松山战役。7月,卫立煌将长官部驻地移至距怒江前线不到50公里处,亲临阵地指挥所指挥战斗。松山战役期间,中国方面先后投入约五万余人,对敌每一阵地每一据点的攻克都经过反复争夺,短兵相接,肉搏冲杀而得的。同时,滇西各族人民为远征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终歼灭日军1200余人,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战役的胜利,不仅大大增长抗战胜利的信心,还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

——摘编自于戈《1944:松山战役笔记》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松山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取得松山战役胜利的原因及意义。
2019-02-20更新 | 115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8 . 材料1938年以后,随着德意法西斯在欧洲连连得手,其征服世界的面目暴露无遗。希特勒不仅获得了欧洲巨大的军事、地理优势,威胁到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利益,甚至还将手伸进了美国的“后院”——拉美,成了美国的直接竞争对手。……截至1941年,美国在欧洲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总计达200600万美元,在亚洲和大洋洲的投资仅为85300万美元。

1939年11月,罗斯福签署的“新中立法”中将取消武器禁运条款改为“现金购货运输自理”,由于英国的海军运输发达,又有强大的海军,故此法对英国极为有利。1941年3月,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授权以租借或贷款形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及其他物资。从此美国成为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法案又扩大到苏联。根据“先欧后亚”战略,美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力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欧洲。罗斯福最终彻底战胜了孤立主义,“先欧后亚”战略得以坚定地贯彻执行。

——摘编自黄光耀《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中美国奉行的“先欧后亚”战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至二战前,美国孤立主义既受到美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受到二三十年代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孤立主义不仅挥之不去反而发展至顶峰状态。但随着美国国力和国际格局的改变,孤立主义外交已不再适合美国的国情,

1941年12月7日,日本在珍珠港,以极小的代价给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沉重的损失。日本的炸弹不仅炸沉了港口里的军舰,也彻底炸毁了孤立主义的思想堡垒。珍珠港事件第二天,当罗斯福到国会怒斥日本的袭击,同时请求国会承认美国进入战争状态时,他的要求在一小时内就获得认可。珍珠港的事实证明了,传统的孤立主义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也无法再维护美国的切身利益,美国不可能再置身事外。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几乎摧毁了孤立主义在美国的民众基础,极大动摇了政治基础,国际主义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美国孤立主义阵线被彻底冲破。

——摘编自《论二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珍珠港事件爆发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给蒋介石电报:“读过有关中国局势的最新报告以后,我和我的参谋长们深信在最近的将来,你就要面临我一直担忧的灾难……如果你不给你在缅甸的军队补充兵员……你必须准备承受后果并承担个人责任……我确信,为了防止日本人达到他们在中国的目标,当前你唯一能做的是立即增援你在萨尔温江的部队,并要他们发动攻势,同时立即授予史迪威将军指挥你全部军队的权利,并不加限制。我现在要求你采取的行动将有利于我们作出决定……即保持并增加对你的援助……如果再拖延下去,你们和我们为挽救中国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1944年9月18日)

——摘编自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年》

材料二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致罗斯福电报:“除史迪威外,在你和蒋介石之间并不存在分歧……我的意见是,如果在目前的争论中支持史迪威将军,您将失去蒋介石,并将可能因此失去中国……如果我们让中国崩溃,如果我们不能让中国军队继续参战,那么……美国势必在中国遭到失败……我谨建议你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任命另一位美国将军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指挥在中国的一切陆空部队。”(1944年10月)

——摘编自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迪威事件”发生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二战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2017-11-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