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广播里的特别报道都在声嘶力竭地宣称接下来的法兰西战役是迫使宿敌归降的闪电战: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就这样,我们地理课的内容随着国土的扩张而不断地扩充: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由此可见
A.该作家当年的政治立场是反对法西斯国家扩张的
B.该回忆反映的是1940年德军在西线的战况
C.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二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德国地理教科书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进行修订
2 .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包括
A.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守为攻
B.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C.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D.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要的问题。……只要战争还没有开始,总是有希望防止它爆发的。你们知道,我正在为和平而努力到最后一刻。

——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1938年9月27日)

材料二如果一旦发生显然威胁到波兰独立的行动……英王陛下政府有责任给予波兰政府全力支持……法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它在这个问题上与英王陛下政府采取相同的立场。

材料三必须静待敌人进攻,并在由堡垒和壕堑构成的无法突破的延伸线前遏制敌人。

——英法联军总司令的命令

材料四要是法国军队在广阔的战线上……发动大规模进攻,那么他们几乎毫无疑问会突破边界。

——一位纳粹军官的自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张伯伦是针对什么事情而发表广播演说的?演说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如何?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政府的态度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联系材料三和材料四,你如何评价这种变化?

2018-04-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测试)
4 . 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下列对这一历史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它在欧洲战场上有利于英国
B.它“新”在取消了原来武器禁运的限令
C.它的通过并不代表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D.它是在德军发起西线进攻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5 . 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6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

材料二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1)依据材料一,概述富兰克林·罗斯福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态度。

(2)据材料二归纳战后德国对二战认罪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