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①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②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并概括这两个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共同之处。
2023-07-2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收回香港的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驻美大使顾维钧就曾奉蒋介石之命向英国政府说明香港问题的解决事宜,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人们在欢呼《开罗宣言》的同时,也殷切期待香港能回到祖国怀抱。……重庆国民政府希望收回香港主权以稳定成权,但为取得英美对其反共灭共这一中心目标的支持,最终对英国妥协,失去了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摘编自袁成亮《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为收复香港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的签署对香港问题产生的影响。

3 . 材料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9月,德第6集团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城区,曾任驻华武官的苏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根据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经验,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因地制宜予以运用。他琢磨出一套轻便灵活的强击队战术,然后将部队分散到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楼房,每一个楼层,甚至每一个房间里,为“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巷战期间,苏军还通过渗透行动和发动夜袭战频繁偷袭、增援、调动,占据战场主动性。德军空地步坦火炮的立体化协同作战优势逐渐丧失,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称、以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德国将军保卢斯所率领的第6集团军精锐,就这样被巷战绊住了腿脚,最终走向覆灭。此战为后来的城市防御作战,在扬地利之长、避实力之短,开展不对称作战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4 . 材料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与流亡政府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归苏联。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中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会议的背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波茨坦会议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4年6月6日至8月25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盟军进行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系列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都做出了错误判断。盟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盟军为确保登陆成功,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准备,登陆前盟军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还进行了逼真的战前训练。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地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诺曼底登陆盟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诺曼底登陆对二战形势的影响。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真正进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有损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世界局势的正常发展。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不久,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还趁此机会,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从支持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转为支持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1933年11月,法国外长巴尔都向苏联大使提出苏联参加国际联盟的建议,希望争取苏联进入国际联盟,以国联的力量来抑制德国。在得到苏联同意后,他又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9月,苏联正式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重返国际社会的表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重返国际社会。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武汉会战后,日军成功进占武汉,但此时日军已处于过度延伸状态,其多数常备与A级后备师团,均已投入前线,犹未能摧毁我军主力,且虽然精华区业已损失大半,重庆当局仍不准备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日本人发现他们陷入了他们一直想避免的持久战深渊……日军认为……进攻宜昌,可给第五战区以沉重打击。而且,宜昌距中国战时军事、政治领导中枢重庆只有480公里,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攻克宜昌,可给重庆及西南大后方以巨大威胁,有利于推进政治谋略……938年……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军进攻宜昌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进行宜昌大撤退的目的。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胡适出使美国,应邀于旧金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做《中国处在目前危机中对美国的期望》的演讲:“虽然对于贵国人民希冀置身战争之外的愿望我是完全的同情,可是我不免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对方以消极的绥靖主义和没有建设性的和平政策为后盾,绝对不足以保障列位所深深希望的和平。中国对美国所期望的——是一个国际和平与正义、实际与积极的领导者,一个阻止战争,遏制侵略,与世界上民主国家合作的策划者,促成集体安全,使得这个世界至少可使人类能安全居住的领导者……”此后的几年中,他四处演讲,以唤起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国情,并以正义力量介入战争。

史学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可以想象,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领导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持,因为它绝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判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

——岳南著《南渡北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在美国的外交活动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对广岛进行打击之前,日本领导人提出条件,要保留天皇的权力和军队不受约束的权力,战争部长等人在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维护我们的国体”,日军统帅部已经准备采取“决定性行动”,设想沿日本海岸部署军队,以击退美国人的登陆。此时,美国人在冲绳和其他外国岛屿却遭遇了困难。在欧洲战场,1944—1945年,美军有18万多人死亡,东京8月14日遭到了超过千架飞机的猛烈空袭,第二天,天皇在广播中就宣布了投降的决定,而不是在广岛遭到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天。在促成日本投降的各种可能性中,是苏联决定不让日本人心存调节的希望,在日本北海道不远的色丹登陆,才迫使日本军方终于签署了投降书。对日使用原子弹解释为一种皆在恐吓苏联的开枪警告,是冷战的爆炸性序曲。

当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高空爆炸的时候,当场死亡的人数达20多万。原子弹体现了西方盟国为结束二战而在多大程度上不惜将道德禁忌弃之不顾。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结束朝鲜战争时,为何这场冲突会逐渐地平息下来,而不是升级为一场超级大国之间的全球性冲突?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解释是,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摘编自(英)尼尔·费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影响。

2017-05-04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10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来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
材料二   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迈出了通往东京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到1944年时,美国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关岛,使日本本土诸岛处于新型B—29轰炸机的射程之内。1945年8月14日,美国海军——也是整个美国——在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的正式投降书是在一艘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一“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作用,并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