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①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②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

——《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名称,并概括这两个国际新秩序建立的共同之处。
2023-07-22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根据下表可知,罗斯福竭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根本目的是
时间史实
1943年10月罗斯福对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说:“将中国包括在四大国之内……是极为重要的。”“中国既不会侵略,也不会成为帝国主义。”
1943年11月在中、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对蒋介石优礼有加,他经常把丘吉尔撇在一边,去同蒋介石谈话。
1943年12月罗斯福强调:只要英国、苏联、中国、合众国四个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会出现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

A.贯彻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B.加强反法西斯阵营内部的团结
C.抵消苏联势力扩张的需要D.赞赏中国坚持抗战的世界意义
2022-01-25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下图为二战期间五国军火生产情况,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1940~1944年五国军火产值(单位:10亿美元)
A.美国军事优势逐步确立B.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建立
C.冷战对峙态势初步形成D.多极化世界格局已出现
2021-10-07更新 | 3521次组卷 | 2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雅尔塔会议中,丘吉尔和斯大林只用半张纸上的百分比协议就决定了罗马尼亚、希腊、匈牙利等国家的命运,以致连丘吉尔当时都担心这种做法会受到指责而想把这张纸条烧毁。这反映出
A.雅尔塔体系具有强权政治色彩B.英国反对大国干涉巴尔干事务
C.英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D.丘吉尔的行为违背了英国利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摘编自王帆《当前影响国际安全的因素》


在材料中提取2条或2条以上信息,自拟题目,结合17世纪至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证。(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论证充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在积极寻求与英美进行远东军事合作的同时,也提出了收回香港的问题。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驻美大使顾维钧就曾奉蒋介石之命向英国政府说明香港问题的解决事宜,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签署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归还窃取的中国领土,人们在欢呼《开罗宣言》的同时,也殷切期待香港能回到祖国怀抱。……重庆国民政府希望收回香港主权以稳定成权,但为取得英美对其反共灭共这一中心目标的支持,最终对英国妥协,失去了收复香港的极好机会。

——摘编自袁成亮《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为收复香港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的签署对香港问题产生的影响。

7 . 材料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爆发。9月,德第6集团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在城区,曾任驻华武官的苏第62集团军司令员崔可夫将军根据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巷战经验,决定在斯大林格勒因地制宜予以运用。他琢磨出一套轻便灵活的强击队战术,然后将部队分散到每一个街区,每一座楼房,每一个楼层,甚至每一个房间里,为“一块砖一寸土而激战”。巷战期间,苏军还通过渗透行动和发动夜袭战频繁偷袭、增援、调动,占据战场主动性。德军空地步坦火炮的立体化协同作战优势逐渐丧失,只能依靠步兵与顽强固守的苏军进行武器装备对称、以逐巷逐楼反复争夺为特征的城市作战。德国将军保卢斯所率领的第6集团军精锐,就这样被巷战绊住了腿脚,最终走向覆灭。此战为后来的城市防御作战,在扬地利之长、避实力之短,开展不对称作战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意义。

8 . 材料 1945年7月17日~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的波茨坦会议实际上是对雅尔塔会议的决议和规定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修缮。会议主要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对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基本政策和黑海海峡问题等。规定:必须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和肃清纳粹主义;苏美英法四国总司令分别在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管理权;英美承认波兰临时政府并与流亡政府断交;波兰西部边界问题由和会最后决定;设立外长会议讨论对德国和意大利等战败国的和约问题;认为关于海峡的《蒙特勒公约》应予修订;哥尼斯堡及其附近地区划归苏联。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中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会议的背景。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波茨坦会议的影响。
9 . 前苏联女英雄帕夫丽琴科在1941年至1942年在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狙杀了309名德军。1942年秋天她在访问美国的巡回演讲中说:“先生们,你们不觉得躲在我背后的时间太长了吗?”引发了美国社会的强烈反响。这可能
A.使美国改变了中立政策B.推动了第二战场的开辟
C.强调苏联付出巨大牺牲D.使英法改变了绥靖政策
10 . “授权美国总统售卖、转移、交换、租赁、借出或交付任何防御物资,予美国国防有至关重要之国家政府。”上述法案的通过表明美国
A.严格遵循中立法案B.顽固坚持绥靖政策
C.孤立主义政策动摇D.全面卷入世界大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