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复杂的,它涉及列强、半殖民地国家、殖民地国家,战争范围遍及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简单的,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是“深感委屈”的列强再次瓜分世界和进一步宰割弱国的军事行动。

——水木森《二战简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陷入深刻危机的产物,使人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双重劫难。但是,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新气象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的各种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快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战后的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新阶段。

——徐蓝《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1)材料一分别从怎样的视角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复杂”与“简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因此法国采取的战略是防守性的。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实在太大,以致无法制定任何坚定的外交方针。在大不列颠和美国,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与流血念念不忘。英美大学生中间出现了和平运动。在英国,有些上层人物对法西斯独裁者公开地表露同情,或者至少认为他们是反对共产主义的堡垒,政府也力图采取模棱两可、不表态的方针,认为或许可以找出某些方法,以满足或抚慰独裁者们的较为合理的要求。在美国,则通过了中立法案。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三国对外政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从1940年6月5日开始,德国集中主要兵力对法国发动进攻,德军由北向南推进,直逼巴黎。法国政府向美英求救。美国不肯承担军事义务,英国以保卫英伦三岛为理由,没有同意法国的要求。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6月14日,德军攻陷巴黎,6月22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2020-06-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首脑都看到旧有的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适用。1939年联合委员促使计划人员们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这组计划不同于过去的针对单个敌人,在一个地区,而美国又没有盟友的情况下作战的单色彩计划,而是一组针对一个以上的敌人,在一个以上的地区,并考虑道获得其他民主国家援助的情况下作战的多色彩计划。它由四个计划组成。。战局的发展使罗斯福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被围困的英帝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太平洋为战略重点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美国先后制定了多个版本的“彩虹”计划,前3个版本更多地体现了“橙色”计划的特点,都被放弃,最终选定了彩虹4号计划。至此,橙色计划走完了它的全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橙色计划道彩虹计划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从橙色计划道彩虹计划转变带来的影响。

4 . 【历史一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40年,随着德国闪击欧洲,日本受到刺激和鼓舞,要乘英法无暇东顾之机,加快南进步伐,扩大战果。1940年,二度上台的近卫文唐制定了《基本国策要纲》,要“建立以皇国为核心,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确立了夺取东南亚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日本企图利用这里丰富的原料资源,击溃太平洋的主要竞争对手美国,进而扩大中国战场之战果。“要纲”的出笼,标志着日本正式将南进政策视为其基本国策,南进战略开始实施。

——摘编自宋凤仙<《20世纪上半期日本南进战略述论》

材料二日本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初期,获得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暂时胜利。但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日本既无法以南进支持其对华战争,也无法从中国抽身专注于太平洋战场。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日本制定“南进”计划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的大战使日军的全盘战略陷入被动”的原因?

2018-05-0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高三统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芝加哥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但演说发表后,美国六个最大的和平主义团体发起了要求从中国撤军的运动。企业界也给罗斯福施加了巨大压力。从美国的法律观点看,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虽然在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但并未正式宣战,因此,美国对中日双方并未援用中立法禁运条款,对日中两国的贸易(不管货物的性质、种类)都是在“一般贸易”交易基础上进行。据美国驻东京商务参赞的估计,在1940年1月,日本进口的金属、原棉、纸浆的40%,石油产品的约50%,废铁的70%,汽车零件的95%都来自美国。罗斯福作为美国总统,在美国企业以大量战争物资喂养日本侵略者方面,当然负有最大的政治责任。美国总统有权以行政命令发布局部或全部禁运令,或执行严格特许证制度,但罗斯福在很长时间内,对日本的禁运问题举步艰难、踯躅不前。

——摘编自邓蜀生《罗斯福对华政策经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七•七事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影响。
6 .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报知新闻》的社论《天赐良机终于到来》(1941年12月9日晚报)说:“残虐无道,掠夺瓜分世界,地球上人类应当共同拥有的财富与资源的80%被他们占有。恬不知耻的英美,竞进一步把魔爪伸向了东亚的最后一块肥肉——中国大陆。国民,奋起吧!国民,前进吧!照耀我们的是三千年国体的精华!”
——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对太平洋战争起因的认识。对此,你有何评价?
材料二   在被称为“没有比这里竞争更激烈”的新闻界,战争就是扩大发行量的最好机会。反对战争不仅会引来政府和军部的不满,也会惹怒国内爱国主义的民众,发表反战言论的报纸会被骂为“卖国贼”“汉奸系”。……政府还出台了《报纸法》等言论管制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违反禁令的文字将被审查部门禁止发行,每一次禁止发行都将造成报社的巨大损失,政府和军部还会利用利益关系恐吓广告主刊登报纸广告,彻底断绝报社的收入来源。
——王绍贝《“搭上性命的新闻报道”时代》
(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报界在近代成为战争宣传机器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山东德州高三下期4月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