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

——《解放日报社论》(1945813日)

材料二   19458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
2023-06-09更新 | 6057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美国提出保卫“西方文明”和“大西洋共同体”,并以此作为维护美国自身文化存续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步骤。美国决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卫西方文明的视角来看待与苏联的斗争,并声称如果美国对欧洲的形势袖手旁观,“欧洲将出现混乱,从混乱中产生暴政,也许是共产主义,也许是复活的法西斯主义。”最终,美国成功地将美国与西欧凝聚成文化、意识形态与安全共同体,打造出一个新“西方”

——摘编自王立新《美国国家身份的重塑与“西方”的形成》


(1)二战后美国在打造新西方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战的导火线和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二战的影响有哪些?
2022-07-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第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后,没有一个国家希望发生欧战。除了很少的例外,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和大臣们都预见到这一定是一次可怕的斗争,在政治上并不能有绝对确定的结果,但是在丧失生命、痛苦和经济方面,其结果一定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之中没有一个能预见到后来事实上政治的结果是如此巨大,其他结果是如此之可怕。……然而欧战终究爆发了。

——摘编自【美】费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

——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战”直接造成的“如此巨大”的政治结果,并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并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
2021-07-16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为切断中国与西方联系的陆上交通线,并建立西攻印度的前进基地而入侵缅甸。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军区出师缅甸,开辟了连接中国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滇缅战场。1942年春,10万中国远征军由云南西部首次入缅援英抗日。在战争中,远征军浴血奋战。给日军迎头痛击,援救了7000多名英军,还解救了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记者等。但由于盟军指挥不协调,远征军撤出。19445月,中国军队强渡怒江,再次入缅作战,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遥相呼应,对缅甸日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4年底,中、英、美、印军队和缅甸游击队配合收复缅北大部分地区。到了19455月,日军向缅泰、缅马和缅越边境退却,缅甸全境解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滇缅战场开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滇缅战场获得胜利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二战留给人们的惨痛的记忆组图:


尸骨如山的德军集中营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活埋中国军民



                          美国投下的原子弹爆炸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演讲中讲到: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所学知识,指出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国际社会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最终结果怎样?
(3)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到要牢记历史,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避免战争悲剧重演。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4)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之际,有人建议我国政府设“国耻日”。你认为“国耻日”应定在哪一天?说明你的理由。
2020-07-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
2019-06-08更新 | 4052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分别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背腹受敌,崩溃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2019-01-30更新 | 2075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当天晚上9时,丘吉尔在广播中声明,英国将给予苏联以“任何经济和技术上的援助,只要我们能办得到和对苏联有利”。……时,大英帝国危机四状,英伦三岛朝不保夕,对苏援助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英国便设法促成美国对苏更多的援助。美国1942~1943年对苏40万物资援助计划的成行,就是由于英国坚持的结果………德苏开战后,英国即从海上加强了对德国的封锁,组织北非战役,打击法西斯的北非力量。1941年冬,德军猛攻莫斯科,锐不可当,莫斯科岌岌可危。在北非的英军为了配合苏军行动,迅即向利比亚德意军发起“十字军行动”,促使莫斯科的部分德军移师地中海,隆美尔非洲军团又深陷利比亚沙漠之中,从而减轻了苏军压力,使莫斯科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摘编自曾维君《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苏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苏德战争爆发后英国对苏联的援助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英国对苏援助的原因,并分析其作用。
9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美国面临着来自欧、亚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和军方首脑都看到旧有的只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计划已不适用。1939年联合委员促使计划人员们制定出新的作战计划——“彩虹”计划。这组计划不同于过去的针对单个敌人,在一个地区,而美国又没有盟友的情况下作战的单色彩计划,而是一组针对一个以上的敌人,在一个以上的地区,并考虑道获得其他民主国家援助的情况下作战的多色彩计划。它由四个计划组成。。战局的发展使罗斯福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援助被围困的英帝国,也使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欧洲与大西洋的战争。与此同时,以太平洋为战略重点的“橙色”计划也最终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美国先后制定了多个版本的“彩虹”计划,前3个版本更多地体现了“橙色”计划的特点,都被放弃,最终选定了彩虹4号计划。至此,橙色计划走完了它的全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从橙色计划道彩虹计划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从橙色计划道彩虹计划转变带来的影响。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一直遭到主要西方国家的排斥,没有真正进入国际社会,这不仅有损于苏联的国家利益,而且会严重阻碍世界局势的正常发展。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不久,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还趁此机会,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国际联盟的态度也发生转变,从支持德国打破凡尔赛体系转为支持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1933年11月,法国外长巴尔都向苏联大使提出苏联参加国际联盟的建议,希望争取苏联进入国际联盟,以国联的力量来抑制德国。在得到苏联同意后,他又做了大量工作。1934年9月,苏联正式加入国际联盟。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重返国际社会的表现。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重返国际社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