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材料二战初期,德国海军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依靠各潜艇单干,在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击沉盟军13艘舰船。希特勒批准了邓尼茨建造潜艇的计划,德国国内的潜艇造船厂由3个发展到16个,制造速度每月增加到20-25艘。当时英国很多人认为德国承诺过不会不警告就击沉没有任何护航的船只,而英国人发明的声纳经常把海底的石头、沉船、和鱼群与潜艇一起探出来。1940年9月2日,英美两国签署协议;英国把巴啥马群岛、牙买加群岛等英属殖民地的海空军基地主权转让给美国99年,美国送给英国50艘驱逐舰用于护航。为了生存,英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雷达,英国海军部在苏格兰的赫布里底群岛的托贝小镇新建了海上训炼基地,学习航海和反潜机能。到1943年夏天,德国进攻的势头被成功遏制,邓尼茨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坦承:在1943年5月,他知道德国已经输掉了大西洋战争。

——摘编自潘前芝《二战时大西洋上的潜艇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时潜艇战的演变趋势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中潜艇战的影响。

2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合众国参众两院开会决议,在西班牙现有内战状态存在期间,自本决议批准之日起,不得非法将武器、弹药或作战工具……输至西班牙或输至其他任何外国以便转运至西班牙或供西班牙敌对双方任何一方之用。

——引自1937年1月美国参众两院对西班牙禁运武器的联合决议

材料二   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在纳粹暴政被最后消灭之后,他们希望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他们相信,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

——摘自《大西洋宪章》

材料三   (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他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他们现在正对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

——引自《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英对德意法西斯侵略采取的对策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家宣言》的历史地位。
2019-04-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4月份模拟历史试卷
3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再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开始考虑采取措施来减缓日本侵略,劝阻美国政府对日出售飞机与零件,建议对华提供贷款。

1939年3月,日本占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中国海域,威胁美国在西太平洋利益。6至7月,日本狂炸重庆,美国大使住宅几未能免。7月26日,罗斯福决定通知日本:美国将在半年后废除美日通商条约。

1940年3月,日本在南京炮制汪精卫伪政权,美国决定向蒋介石政府提供贷款。7月26日,日本提出建立以日、满、华为基干的大东亚共荣圈,将南进政策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同日,美国正式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头等废金属。9月,三国轴心同盟成立,美国再次宣布贷款给中国,禁止对日输出各种废钢铁,抽回美国在日本的投资。10月12日,罗斯福发表演讲:“美国人民、所有美洲国家的人民都反对绥靖主义。”11月30日,日本正式承认汪伪政权,罗斯福于当天宣布贷款给蒋介石政府1亿美元。12月,美国调拨100架驱逐机给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第5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8~1940年美国对日本侵华所持态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8~1940年美国对日本侵华所持态度变化的原因
2019-05-12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西省赣州市2019年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前,欧洲各大国在哲学和历史学中把战争神圣化的理论盛行的同时,与大众联系更多的教育和文学在散播着“战争文化”。如:向青少年灌输大国沙文民族主义,宣扬光辉的历史和为民族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浪漫的超现实的小说大量涌现,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战争被普遍描绘成一种英雄事业和积极的力量。向非洲、美洲的殖民扩张冒险活动、丛林战争,被描绘成传播文明和基督教教义的豪迈事业。将适者生存的原理广泛运用到人类社会中,激发人们的情感,动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军事训练,鼓吹军人的荣誉、极度丑化敌人,打击敌国的光辉观念:只有战争是人们纯洁灵魂、发扬英雄精神与豪迈气概的机会。

——摘编自于沛等主编《世界历史·战争与和平卷》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主流的战争观是“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种观点自诞生以来逐步被欧洲各国统治者普遍接受,并奉为经典。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此战争观发展到顶点的标志。一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力推的以道德准则、民主制度和国际组织为基石的富于理想主义的和平主义思潮兴起,最典型的表现莫过于签署的《非战公约》,其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这充分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战争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二战后一种新的战争观异军突起,其核心观点是可以把战争区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其所涉及的原则主要有两项,即所谓“开战正义”和“交战正义"。

——摘编自梁占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转向与衍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战争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战争观变化的原因。

2018-04-2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广播里的特别报道都在声嘶力竭地宣称接下来的法兰西战役是迫使宿敌归降的闪电战:鹿特丹、安特卫普、巴黎、大西洋海岸……就这样,我们地理课的内容随着国土的扩张而不断地扩充:接二连三,节节胜利。”由此可见
A.该作家当年的政治立场是反对法西斯国家扩张的
B.该回忆反映的是1940年德军在西线的战况
C.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二战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D.德国地理教科书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不断进行修订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8月3O日,美军作为盟军最高司令官开始统治日本。随后,美国公布了战后初期对日政策,禁止日本人打着宗救旗号搞极端军国主义组织及运动,矛头直指靖国神社。盟军总司令部军官们强烈建议美军废止靖国神社。美国的想法让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陷入极度恐慌。靖国神社负责人横井决定利用盟军总司令信教自由的政策,以纯宗教的姿态维护靖国神社。11月26日,横井拜访盟总宗教科科长巴斯,提出了靖国神社由国家神社变为宗教庙宇的方案。12月25日,盟总发布了美军第448号指令,同意靖国神社脱离国家管理成为宗救法人,靖国神社终于逃过了灭顶之灾。几十年后一份盟总的解密文件《关于靖国神社的将来的见解》中赫然写道:应该保留靖国神社,废止了反而会增加事端。巴斯后来回忆说:“继续制裁日本不是我们的愿望,那时的日本正按我们的期望行动。

——摘编自乔林生《当年靖国神社为何未被烧毁》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靖国神社态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7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l943年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1940

1941

1943

英国


苏联
美国

3.5


(5.0)
(1.5)

6.5


8.5
4.5

11.1


13.9
37.5

同盟国总计

3.5

19.5

62.5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6.0


(1.0)
0.75

6.0


2.0
1.0

13.8


4.5

轴心国总计

6.75

9.0

18.3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l)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

2017-05-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17届高三二模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