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特别是进攻上海、华中和华南等地区,直接损害和严重威胁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华的经济利益和地位。面对日本的严重挑战,美国有一部分人主张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进行反击;另一部分人,由于同日本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并受孤立主义影响,竭力反对制裁日本。虽然英日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不断加深,但因受日益紧张的欧洲局势的牵制,英国在远东的实力和地位不断下降,在处理对日关系中,不得不更多地仰仗美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英国绝不对日本进行制裁,法国则因国内政局动荡,又忙于西班牙内战,无力顾及远东,因此它的对华政策是跟随英美。在上述背景之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继续采取利己主义的两面手法。

——摘编自张怀德《国家关系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指出美、英、法三国的对日政策及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方对日政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712日,英美军队发动西西里登陆,沉重打在希特勒“柔软的下腹部”上,此时此刻正是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时刻,决定战略主动权易手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到达转折点。德军南面曼斯坦因集团已经占领上风,苏军最高统帅部最后一支战略预备队已经全部投入战斗,并遭受严重挫折,苏军660辆坦克被毁500辆,德军420辆坦克损失了200辆。根据苏、德坦克消耗比率,德军再消耗64辆坦克,就可拼光苏军战场上所剩的160辆坦克,德军还有156辆坦克。西西里登陆使希特勒惊慌失措,他拒绝曼斯坦因等将领继续与苏军作战的意见,作出了立即撤出库尔斯克会战的决定,导致了德军战略主动权的彻底丧失。1942年的缅甸战场同北非战场、西西里登陆、库尔斯克会战存在着必然之联系,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朝胜利方向转变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大环节,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军事贡献的表现之一。

——摘编自倪乐雄《再论中国远征军成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库尔斯克坦克会战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库尔斯克坦克会战苏联的获胜。
2021-01-04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材料 德军席卷西欧,震撼美国人心,孤立主义势力受到打击。1940年6月3日,美国鉴于英法式器在敦刻尔克丢失殆尽,决定将首批军火以私营公司名义转卖给英法。11月5日,罗斯福第三次当选总统。为冲破法律障碍,说服国会和人民,他连续发表讲话。他说:“就是从美国防御的自私观点出发,我们也应该尽力帮助大英帝国保卫它自己。”1941年3月,《租借法草案》由总统签署生效,主要内容是,总统有权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并且能“给美国带来好处”的国家“出售、交换、租给、借予或转让任何军需产品”。其适用范围后来逐渐扩大到40余国。美国总统杜鲁门说:“通过《租借法》而装备起来的每一个俄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士兵,当他们投入战斗的时候,就会大大减少我国青年在争取战争胜利中所面临的危险。”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租借法》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台《租借法》的影响。

4 . 材料   1940年5、6月间德军在欧洲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使日本决定抓紧时间南进。同年9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苏德战争爆发生,日本连续召开会议,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讨论,最终决定南进。南进既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苏联得到日本放弃北进的情报后,从远东调兵参加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7月,日本进军印度支那南部,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禁运对缺乏资源的日本打击极其沉重,日本军方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决定对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发动远洋袭击。由此,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漫画,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材料二   “彩虹是有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二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
6 . 关于下图所反映的两次国际会议的有关内容,说法错误的是

                             
A.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
B.核心议题是盟国协同对法西斯作战
C.英、美等国首脑参加
D.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510日,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法国战役爆发。下面是法国战役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法国战役中德国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战役的主要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5月10日,德国进攻法国、比利时、荷兰等低地国家,法国战役爆发。下面是法国战役的示意图。


——摘编自《法国战役中 ,强强联合的英法为何输给了德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在法国战役中德国取得巨大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战役结果的主要影响。
2020-12-0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1年德军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由于准备的不充分,战争的天平在一开始就倒向了德军。德军的三个集团军先后进攻苏联的边境,苏德战争就此爆发,面对德军的步步紧退,由于苏联事先并没有完全准备充分,最终苏联大片的国土陷入敌手,后来更是爆发了基辅战役,这场战役后来也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包围战,在这场战斗之中,苏军阵亡的将士高达15万人,同时德军也付出了十多万人的死亡。最后占领了基辅。虽然事前来可夫曾经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将在那里驻守的西南方面军撤退,然后全力保卫莫斯科,但是这个正确提议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这样反而为德军消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埋下了伏笔。在后来的战役中,德军在猛烈的进攻下,很快就围困了基辅,随着苏军被切断与外围的联系,最后不得不投降,苏军在最后大约将近65万人投降德军。

--摘编自《基辅包围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辅包围战苏联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基辅包围战。
2020-07-02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五)文综历史试题

10 . 材料   从1940年6月5日开始,德国集中主要兵力对法国发动进攻,德军由北向南推进,直逼巴黎。法国政府向美英求救,希望得到支援,而美英认为法国定将陷落,不可救药,它们关心的是法国的殖民地和舰队的前途问题,所以,美国不肯承担军事义务,英国以保卫英伦三岛为理由,没有同意法国的要求。6月10日,意大利作为德国盟友参战,6月14日,德军攻陷巴黎,6月22日,法德签订停战协定,规定:法国军队全部解除武装,并把武器交给德国;法国被肢解成两部分,占法国五分之三的北部工业区由德军直接占领,其余部分表面上由贝当傀儡政府统治。这样,法国军队在不到40天时间内被德军彻底击溃

——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败亡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