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顾维钧对各国代表说:“我很失望,(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28日,中国代表团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我的1919》

材料二   到抗日战争后期,特别是国际社会规划战后世界格局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以大国身份积极参与筹划当时以及战后的重大国际事务。在计划、筹备成立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创始国,这种变化,是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经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的,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反抗日本侵略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中,概括顾维钧“失望”“愤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规划战后世界格局时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并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成立联合国的计划是二战中哪一次国家会议的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
2023-10-1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聚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结束后,德国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场合和时机进行了反思和道歉,德国法律也禁止举办与纳粹有关的活动,政府要求青少年接受历史真相,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警戒后代。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注重秩序、严谨和务实的民族,基督徒也并不以公开认罪和以实际行动“赎罪”为耻,地处欧洲心脏的德国,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消除邻国的担忧,联邦德国承诺永远不以武力改变现有领土边界。德国的反思还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如在战争赔偿问题上不遗余力,尤其是1952年联邦德国和以色列签订了赔偿协议,赔偿被害犹太人的损失,从此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德国深刻反思历史,敢于承担战争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和尊重,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形象。

——摘编自李文红《德国人是如何反思二战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人反思二战的原因。
2023-10-0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大国外交与兴衰】

材料一188654日,英国举办博览会,展示各殖民地和印度的产品、制造品和艺术品,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为这次盛会写了一篇短诗,由阿瑟·苏里万配上曲谱唱出来:欢迎,异口同声地欢迎。为你们的幸福我们欢欣鼓舞,从各岛屿、海角和大陆,子弟们已经装船起运,物产海陆杂陈,更有高山、矿井和原始森林的产品;制作精良见匠心,东方光华耀眼明,不列颠各地争馈赠,英国人民莫后人。……不列颠千万人异口同音:“子弟们大家团结紧,和不列颠同德同心!同一生命、同一旗帜、同一舰队、同保吾皇定一尊,英国人民莫后人!"

—摘编自[]约·阿·兰·马里欧特《现代英国》上册

材料二面对帝国主义的末日,英国的态度总的来说还是最现实和最沉着的,他们以自治领、联邦的方式搞出一种体制,既可以为殖民地区变成独立国家作准备,又可以在它们独立后保持原有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但是,在独立的步伐快慢的问题上英国内部存在分歧。保守党内仍有强大的帝国主义派系,温斯领·丘吉尔曾直言不讳地说他本人不打算取消“英王陛下的帝国”。与此相反,工党全党则一致决定,根据各殖民地的具体情况,尽可能让它们独立。在战后关键性的那几年,英国一直由工党执政,这对殖民地的自由独立事业来说,的确是一件幸运的事。1951年保守党再次上台时,党内的帝国主义派系已大为削弱,而且,此时这一自由独立的进程已成不可抗拒之势,再想扭转已为时太晚。

—摘编自[]H.斯图尔特·休斯《欧洲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期英国与殖民地的关系。
(2)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作者关于二战后英国殖民地成功独立原因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2023-05-11更新 | 36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名校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随着19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大工业的扩张性和整体性,世界对建立公平、合理、开放、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与安全秩序的客观要求与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殖民地瓜分以及国际无序状态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并一直困扰着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社会。一战后列强之间围绕殖民体系的存废与调整问题、如何处理挑战现存秩序的战败国处置问题,以及全球性经济与安全机制构建问题展开了持续激烈的矛盾冲突与新旧理念、势力的多边博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种种缺失与新旧理念、势力的多边博弈最终酿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争最终从根本上突破了19世纪末以来世界历史进程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从实力地位对比上完成了历史的新旧交替,而且从观念和制度层面完成了历史的跨越。

——摘编自徐友珍《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4-02-05更新 | 43次组卷 | 3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2-2023学年高三大联考(2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日本发动的对中国和广大亚洲国家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日本理应向亚洲各国家和人民作出道歉和赔偿。 然而, 日本政府却与索赔国讨价还价, 甚至拒绝赔偿, 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 这与日本在战败后被美军单独占领, 把日本纳入美国的东亚战略不无关系。 从1948年起, 美国开始把其远东重点转向日本, 美国计划把日本培植成为其在亚洲新的反共、反苏基地。朝鲜战争后, 台湾当局又重新得到了美国的重视, 美国虽然 “扶日”但不 “弃蒋”。 美国为防止共产主义在东亚的扩张,准备构建“日台同盟”, 希望台湾和日本能够尽早就和约问题达成一致, 赔偿问题并不在和约的考虑范围之内。

——摘编自徐显芬《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对外援助》

材料二   作为赔偿者, 日本战后对亚洲国家所付出的战争赔偿与缅、 菲、越、 印尼、 韩等国索赔额相比, 差之甚远。 日本对中国的赔偿仅占我国战争损失6000亿美元的0.0033%。从日本开始战争赔偿的1956年至1961年, 赔偿额不超每年财政预算的1.7%。 1954年至1959年, 以赔偿为契机, 日本把大量产品和成套设备作为赔偿输入东南亚, 为日本产品打开了销路。 日本政府竭力的避免使用 “赔偿” 的概念, 把所赔资金、 劳务和商品的提供都称为 “经济合作”。从而通过概念的转换,把日本必须被动履行的战争赔偿义务, 变成了主动提供的 “善行义举”。 这更加强了日本国内 “集体无罪责” 的潜意识,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战争罪责、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潮卷土重来的社会条件。 日本逃避战争赔偿责任的做法,使日本至今对战争责任、历史认识等问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摘编自孙琳《日本未承担战争赔偿责任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日本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日本逃避承担战争赔偿责任带来的影响。
2024-01-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至二战结束前的法德关系

时间                                                                 
1870~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双方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欧洲他国支持。战争中,南德诸邦和北德诸邦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并肩作战,最终法国战败,法国被迫签订贸易和航运协议,为德国提供最惠国条件,南北德合并成立“德意志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选择奥、意为盟友,组成三国同盟,将矛头直指法、俄,英、法、俄三国协约成立,双方开展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1914~1918年一战爆发,英法军队在西线联合对德作战,西线成为主战场,德法双方损失惨重
1919年巴黎和会上,法国极力主张削弱德国势力,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两国仇恨加深
20世纪30年代法国对德意志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并于1939年签订《慕尼黑协定》
1939年9月法国对德宣战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20世纪50至60年代,戴高乐认为:“第四共和国时形成的欧洲六国共同体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对法德至关重要,两国出口的将近一半集中在共同体,两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私人投资相互渗透;此外联邦德国经济力量迅速壮大,法国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再借助联邦德国的经济优势建立一个以法国为首的西欧联合,一方面拴住联邦德国,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法国对抗美国的筹码。”戴高乐的这一政策转变受到了当时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欢迎,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成了“法德轴心”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从1958年到1963年戴高乐下台,法德两国实现了全面的和解,其标志是双方于1963年1月签订的《法德友好互助条约》。

——摘编自李平《二战后法德关系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来法德关系的走向。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70年代以来影响法德关系走向的原因。
2024-01-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两国先后启动了战后世界秩序的规划工作。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设想的战后国际社会,是基于民族自决、自由贸易和集体安全等理念而构建的。英国在美国所构思的战后世界秩序中不会再保持它原本的地位。英国政府因而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战后世界秩序构想。英国所期望的是在殖民扩张和列强协商的基础上构建本国霸权,并以这一霸权为基础主导或者影响新的世界秩序。英国战后规划部门提出的构想是在中东和北非攫取新殖民地,以及构建以英国为主导的欧洲政治军事共同体,并借此抗衡美苏。随着地中海地区战争的进行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地中海战场最大的获益者反而变成了美国,英国在地中海地区所期望达成的战略目标几乎完全落空了。最终,英国的构想大部分未能实现,美国主导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建设。

——摘编自钱宇明《二战期间英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提出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提出的构想大部分未能实现的原因。
2023-08-30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法令规定殖民地的糖、烟草、棉花和燃料只准运往英国出售,这基本上确定了英国对其殖民地和本土全部贸易的实际垄断地位。同时,英国还对法国等国家的产品征收高额关税。1786年,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互相同意降低部分产品关税。1825年,英国宣布向其他拥有海外殖民地的国家开放英国的殖民地贸易。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二战之前美国的部分关税法案

时间(年)法案主要内容
17891789年关税法》主要用于筹集财政收入及保护弱小工业
18241824年关税法》进一步提高税率
1828“可憎关税”工业制成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税率达到44%
18321832年关税法》南方势力崛起,关税税率改革,降低至1824年水平
18421842年关税法》1837年的金融恐慌后,税率提高
1846《沃克关税法案》民主党人控制国会,降低关税
18571857年关税法》下调关税,对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回应
1890《麦金利关税》平均税率达到48%
1913《安德伍德关税法》民主党控制了国会,实施关税削减政策
1921《紧急关税法案》共和党人重新掌权,对小规模的萧条做出了回应。提高农业税率以保护农民
1930《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的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1000名经济学家提出抗议
1934《互惠贸易协定法》降低关税,刺激萧条时期的贸易,赋予总统贸易谈判的权力

——摘编自白彦锋、赵聪《美国关税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外贸政策发生的变化,并从政治、经济及思想角度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之前影响美国关税法案制定的因素,并说明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导致"1000名经济学家提出抗议"的原因。
2022-12-24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四)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西德已经超过战前德国的生产水平,而到1958年,它更是成为西欧头号工业国。法国、意大利和其他西欧国家也经历了“经济奇迹”。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二十五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西欧人享受着繁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法国人也有所谓“光辉的三十年”的说法。英国经济受老工业部门和丧失海外市场的拖累,因而落在其他国家后面,但它的增长速度也快过两次世界大战间的年代。

材料二   当持续的经济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时,西德和其他国家就开始引进外国劳工加入本国的劳动大军。战后欧洲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洲、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前欧洲殖民地的移民也大批涌入。客籍工人和移民成百万地涌进欧洲,后来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和社会不满,在经济状况欠佳时尤其如此。大型移民社群越来越多,导致新的、经常具有种族因素的社会摩擦,考验着种族和文化上日益多元化的欧洲社会的适应性和宽容度。

材料三   西欧在经济上扩张的同时,它在一个整合程度更高的经济体系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有过无数关于欧洲联合的提议。二战后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也强化了一个理念,即西欧的未来在于一体化。有一些欧洲领导人曾经强烈呼吁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1949年来自10个国家的国会的代表在斯特拉斯堡建立了一个欧洲理事会,希望它成为联合起来的欧洲的立法机构。尽管欧洲理事会的成员国数目逐年增加,并继续支持欧洲联合的思想,但它从来没有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繁荣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都根源于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的形成。列强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几个大国试图对全世界进行控制与争夺。他们以为本民族“谋利益”和“传播文明”的名义,对东方众多弱小与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和掠夺,从而对整个世界进行瓜分,建立起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

——摘编自徐蓝《资本主义利益争夺和帝国主义国际秩序引发战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