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两国先后启动了战后世界秩序的规划工作。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设想的战后国际社会,是基于民族自决、自由贸易和集体安全等理念而构建的。英国在美国所构思的战后世界秩序中不会再保持它原本的地位。英国政府因而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战后世界秩序构想。英国所期望的是在殖民扩张和列强协商的基础上构建本国霸权,并以这一霸权为基础主导或者影响新的世界秩序。英国战后规划部门提出的构想是在中东和北非攫取新殖民地,以及构建以英国为主导的欧洲政治军事共同体,并借此抗衡美苏。随着地中海地区战争的进行以及大国关系的变化,地中海战场最大的获益者反而变成了美国,英国在地中海地区所期望达成的战略目标几乎完全落空了。最终,英国的构想大部分未能实现,美国主导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建设。

——摘编自钱宇明《二战期间英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提出战后世界秩序构想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提出的构想大部分未能实现的原因。
2023-08-30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全国卷高考历史押题卷(五)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合国设立了核心机构安理会,并赋予全权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其通过决议后联合国便可以对危机实施武力干预而无需经过会员大会的表决。安理会的表决无需全体一致,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二战结束后盟国对侵略国实施了惩罚,以预防其东山再起,如对日本掠取的中国领土不仅要求将战前掠得的东北归还中国,还要将半个世纪前割取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交还中国,但并未分割日本的固有领土。除了对侵略国施以惩罚之外,盟国还对德日领土实施暂时占领与改造。战后实施了对战争罪犯的国际审判,在传统国际法关于违反战争法规或惯例的普通战争犯罪之外新设立了破坏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对实施战争犯罪者划下了清楚的红线。在联合国制宪讨论中,中国坚持为弱小民族代言,不顾西方大国的反对,力主非自治领土及托管领土须走向自治与独立,并成功地推动将此主张写进了联合国宪章。

——摘编自王建明《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并举出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对苏主动采取的对抗性措施。
22-23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观察如表,影响表中所示变化的原因有1941—1943年美国移民政策变化表(部分)(     
时间移民政策
1941年罗斯福要求国务院给逃亡到北非和葡萄牙的“知识难民"发放签证
1942年根据9066号命令,居住在美国西海岸的12万日本人被强迫内迁“再安置”
1943年罗斯福发表咨文:“通过废除排华法,我们就可以改正一项历史性错误。”
①二战逐渐发展到全球阶段   ②中国对日本法西斯的持久作战
③美国社会排外情绪的消融   ④“知识难民”构成全球移民主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2-13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一历史下学期课后诊断性课时练+单元练(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战争结束之时,美国成了一个工业、金融和军事强国。1945年,美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石油占三分之一,电力占二分之一……它拥有占世界70%的黄金储备。这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摘编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63年至1914年,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并指出美国在经济领域为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而采取的措施。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22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将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按照凡尔赛条约,德国的一切殖民地都被它的这些敌手夺去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国都沦为奴隶。结果是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正因为如此,靠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因为整个地球上受奴役的十分之七的人口已经忍无可忍,他们渴望有人发起斗争来撼动这些国家。

——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19201015日)

材料三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1944年)

材料四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材料五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

——尼克松总统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并说明该体系不能长久的原因。
(2)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这一格局存续期间,国际关系的总体概况如何?
(3)据材料五,指出从二战后初期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18771917年部分工业产量统计

工业产品18771887189719071917
原钢产量(千吨)579339372722373745784
原油产量(千吨)1780377180632214644709
汽车产量(千辆)441874
发电(10亿瓦小时)1412143429

——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美洲卷》(1750-1993年)

材料二   美国的自然资源牛富,得天独厚。煤、铁、天然气、钾矿和磷矿的储量占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面积广,水力资源充沛,西部有广大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美国地处西半球.邻国多为弱国,不仅不受入侵的威胁,而且可以支配其它关洲国家,也不需卷入欧洲国家的纷争。国力弱小时,东西两大洋像护城河一样保护着美国的国家安全,国力壮大后,两洋又变成对外扩张的捷径。

材料三   


材料四   美国自建国起便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将美国孤立于国际纷争之外,避免涉足欧洲政治军事冲突。但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孤立主义"原则演变出了多种形式和思想,"门罗主义"以"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拒绝欧洲列强插手美洲事务,将美洲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一战期间,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战后"威尔逊主义"试图将欧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建纳入美国设计的轨道,美国在孤立主义掩饰下充当世界霸主的野心逐渐暴露。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外交演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正式参战。战后"杜鲁门主义"提出,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从它们的发展演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走向全球霸主的过程。

——摘编自岳西宽《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及其演变》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崛起的原因。
(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进行评述。
2022-04-28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出现世界政治秩序变化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8 . 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宪章》的生效,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1)时间:____年10月24日。
(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____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____秩序。
(3)宗旨:维护国际____,加强____,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4)决议原则
①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____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
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____原则。
③意义:使和平解决____和制裁____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2022-09-03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下册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知识手册】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下册)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包括清政府军队里的爱国将士表现得很英勇,浴血搏斗,直至战死疆场。但是,五四运动之前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还处于被动、自发的状态,未形成整体的斗争合力。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等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中国人民以伟大的觉醒铸刻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烙印。

——摘编自齐卫平《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一次伟大觉醒》

材料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使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战后,以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这种意识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行动,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末,新独立的国家已有69个,此后增加到120多个。大批民族国家的独立,造成了帝国主义全球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新兴的民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与五四运动前的斗争相比,中国人民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并指出其国际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觉醒意义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战争与文化交锋-选必3-2023届高三一轮课时练习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上半叶是人类历史上权力斗争异常惨烈的一段时期,战争的浩劫加深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人们希望通过国际组织的建立来的约束战争的爆发,随着冷战爆发,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加剧,许多维护世界和平和有关军备控制与管理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裁军中心,世界和平理事会等纷纷成立,联合国在解决地区冲突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必须社区域性国际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切实可行。欧盟、东盟等国际组织的建立使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二战结束后,为恢复战后世界经济,迫切需要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由此促成了许多经济合作性质的国际组织的建立。随着国家间经济与社会交往活动的增多,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变革,许多以前没有的领域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如国际民用航空领域,国际电信领域等,这些领域内所建立的相关国际组织也就应运而生,而人类面临的诸如环境问题,世界性疾病等一系列复杂的世界性问题,也对国际组织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世界诞生了多个重要的国际组织,下图为部分国际组织的标志


——摘编自房斌《浅析二战后国际组织迅速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一个国际组织,概括其主要特点并谈谈你对我影响的认识。
2023-01-1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考仿真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