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最初,古罗马人订立契约,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亲自到场,使用固定的动作和说固定的套语,稍有差错便导致契约无法成立。后来,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被上升到了首位,一方当事人在提出订立契约的要求时,若另一方全部接受则契约成立。这一变化表明,罗马法(       
A.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B.强调程序性和逻辑性
C.凸显原始性和随意性D.追求平等性和专业性
2 . 凯撒征服了高卢,而且是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大大开拓了罗马的疆域。公元前44年,罗马传闻凯撒想接受国王的称号,自从500年前罗马结束君主制以来,罗马人就一直蔑视被一个国王统治的观念。于是,60名元老院议员串通起来,密谋暗杀凯撒。在那个以“3月 15日”著称的日子,当凯撒走进元老院时,阴谋者们一齐刺杀了他,这位“国父”当场毙命。“凯撒之死”反映的实质是(     
A.平民与贵族之争B.罗马与外族之争
C.凯撒与元老之争D.共和与帝制之争
2024-03-09更新 | 356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城市法规定,在建筑不能确保重建的前提下,禁止建筑所有人拆除建筑物;国家有权要求所有权人维护建筑物,若其无法承担建筑物修缮费用,建筑物则会被出让给他人。此法律意在(       
A.捍卫公民政治权益B.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C.维护社会公共利益D.促进司法规则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政治,成功改变了罗马统治的政治结构,但在理论上,罗马帝国君主制的合法性需元老院和人民批准,皇帝既不是世袭君主,也不是君权神授的国王,他只能以“人民的名义”立法和发布命令。这一制度(       )
A.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B.确立了元首的专制独裁统治
C.保留了罗马共和国的因素D.使罗马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尽管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承续着高度专制的王权或皇权,但在对地方的治理和实际政治运作中,帝国基本满足于让地方自治。这表明当时(     
A.城市自治冲击了封建秩序B.中央集权体制已难以维系
C.帝国统治兼顾传统与现实D.地方割据势力的逐渐膨胀
6 . 公元前4千纪末,西亚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阿拉米语先后成为地中海东岸地区的通用语言,3世纪左右,这些语言仅限于神庙祭司在祭祀、教学和学术研究时使用。这主要是因为(     
A.宗教信仰的转变B.军事征服的影响
C.统一帝国的分裂D.新式文字的发明
23-24高三下·江西南昌·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波斯、马其顿亚历山大和罗马所建立的都是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它们都由蕞尔小邦发展起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边陲到中心、后来者居上但又终究分崩离析的过程。这主要是因为(     
A.国家治理难以适应扩张需要B.内部缺乏稳定的经济联系
C.帝国之间对外武力征服激烈D.当时的国际局势复杂多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罗马共和国国名直译为“罗马元老院和人民”,其共和政体是一种混合政体,混合着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种政体的因素。下列几种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公民大会实际掌握国家最高权力B.元老院议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C.执政官的产生有财产资格的限制D.执政官、元老院执掌国家的实权
2024-02-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如图所示是某位学者关于罗马法的论述。该学者的论述(     
罗马法由最初的城邦法即市民法(公民汉),发展为调整帝国境内各民族成员之间关系的万民法,它与罗马由一个城邦向地中海世界霸主的转变息息相关。罗马法适应了罗马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与罗马对于新征服地区所采取的治理方式相辅相成。
A.凸显了罗马对新征服民族的管控B.剖析了罗马法律演变的基本规律
C.肯定了罗马国家管理的务实理念D.说明了罗马法对司法程序的重视
2024-02-01更新 | 302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史记·匈奴列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古罗马也曾修筑过“千里长城”。从1世纪到3世纪,罗马人为防备日耳曼人的袭扰,陆续在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修建了一条“防御之墙”,从今天德国的波恩附近直到雷根堡附近,全长584千米。另外,公元117年,罗马皇帝哈德良来到不列颠视察后,下令修建长城以抵御凯尔特人,该长城由三个罗马军团历时约六年分段筑成,史称哈德良长城,全长约118千米。

——摘编自马兆锋编著《伟大的古罗马文明》

材料三   清朝入关后,一直没有修缮过长城,康熙三十年(1691),古北口一带的城墙有不少地方损坏倒塌,边防总兵蔡元上疏朝廷请求修缮,工部等建议康熙帝予以批准。康熙帝很不以为然,他认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历代经常修缮,但从来都没有因此而免除边患。他说:“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编自徐永清《长城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帝国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