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2 . 古罗马水道系统是古罗马城市工程中的杰作之一、也是古代城市供水和排水工程的奇迹之一。在罗马帝国时期,这个系统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罗马城及其属地的居民提供了持续不断的供水和排水设施。这一奇迹主要得益于(     
A.严密的法律系统B.繁荣的城镇商品经济
C.发达的道路建设D.强大的政府组织能力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为了维护统治,建立禁卫军并给予他们特殊待遇。后续皇帝不但遵循给禁卫军发放大量赏金的惯例,而且发放金额越来越大。禁卫军甚至认为皇帝的任命必须征得他们的同意。这显示罗马帝国(       
A.军人集团威胁政权稳定B.经济繁荣提升军人待遇
C.皇帝赏赐增强军队战力D.边境压力增加军费支出
7日内更新 | 46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私立世龙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测历史试题
4 . 历史分期是历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历史过程中不同时期或阶段之间质的差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人类的早期文明,在这一阶段,神明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均受到神意的桎梏并以神为中心来看待世界,而没有超出这一局限。在历史实践中,神明崇拜大行其道,统治者通常被看成是神之子,代表神来统治人民,当然也利用神明的威严来施行其统治。所谓人类的轴心文明,指在思想和观念上超越了神明的束缚,建立起以人自身为中心的世界观的文明。这类文明所建立的原创性文化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影响着后世的历史与文化形态。在轴心文明之后,鲜有原创性的文化体系出现,大一统的帝国此时开始形成,大体上可以说是古代帝国兴盛的阶段。

——摘编自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世界各个区域的文明经过早期发展之后,形成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中国、印度、希腊,人类文明进入“轴心时代”。

——(德国)卡尔·雅斯贝斯《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分期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任选材料二的一个文明中心,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被列为“轴心时代”文明中心的依据。
7日内更新 | 6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中海是古代文明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地区。人们按照对地中海发展历史的不同理解,给它冠以“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的称呼。以下对应关系最准确的是(     
A.“伟大的海”——罗马的崛起与扩张
B.“堕落的海”——三角贸易主要通道
C.“智慧之海”——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D.“贸易之海”——开辟新航路的起点
7日内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四)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共和国后期,国家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其中“公地”,市民可以占有并耕种,年纳赋税。进入帝国时期,国家正式把土地租给私人耕种,并征收“佃租”,其租期很长;佃租人可将承租的土地出让、抵押、赠与、继承,并可设定役权等。同时,大法官给予佃租人以类似所有权的保护。罗马皇帝又仿效希腊法制,将其私人土地长期或永久出租,收取租金,此项权利被称为“永租权”。在《查士丁尼法典》中,永佃权被定义为:“一种可以转让的并可转移给继承人的物权,它使人可以充分享用土地同时负担不毁坏土地并交纳年租金的义务”。

——摘编自周子良《永佃权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随着租佃制和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在明清时期南方一些地区永佃权日益流行。永佃权是指永久租种某块土地的权利,这种对土地的耕作使用权是田面权,和属于田底权的土地所有权相分离且分离得相当彻底。租佃者不仅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还可以将田面权进行出卖、抵押和典当。根据清朝《户部则例》的规定:“地虽易主,佃户仍旧,地主不得无故增租夺佃。”佃户与地主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佃户在法律上作为良民,并规定“勿许大户欺凌佃户”。佃权的身份性特征渐趋消失,逐渐体现出独立于所有权的财产性特征

——摘编自吴凡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永佃权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罗马和明清永佃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和明清永佃制的相同点,并分析明清永佃制推广对佃农的积极影响。
2024-06-1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代罗马文明经历了公元2世纪的黄金时代后,很快出现了“三世纪危机”,帝国内政治极端混乱,到处都是皇帝,最多时竟有“三十僭主”在位,奴隶和隶农起义也经久不息。由此可知当时(       
A.罗马公民法需发展至万民法B.日耳曼文明兴起具备有利时机
C.僭主政治导致罗马帝国衰落D.奴隶的反抗造成罗马政局动荡
2024-06-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性练习历史试卷
8 . 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主要道路有372条,覆盖了罗马境内每个区域。同时,每条道路还设立驿站链,即道路上每隔12km设置一个驿站,备有快马、信使以及马车和车夫。古罗马的道路建设(     
A.说明古罗马海外贸易路线四通八达B.有效保障了帝国的长久稳定
C.利于提升物资运输和信息传递效率D.表明对外扩张推动交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公元1世纪,罗马法律规定,尤尼亚拉丁人在罗马卫队中至少服役6年后,可获得罗马市民籍;如果拉丁人为罗马建造一艘不低于10000莫迪(1莫迪≈8.91公升)的运粮船,并为罗马运送粮食6年,可获得罗马市民籍。这些规定(     
A.打破了贵族的政治垄断B.适应了国家扩张的需要
C.限制了公民法适用范围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 古时罗马帝国历代皇帝的统治中心都在罗马,后来他们放弃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这时,这个国家为由北方来的移民定居下来提供种种方便,这样就把罗马帝国毁灭了;因为皇帝采取的迁都这个步骤,使西部帝国不但招致自己的大臣的强夺,而且也遭受敌人的劫掠⋯⋯这不但说明臣僚不忠,而且也暴露了君主们本身的昏暗。据此可知,西罗马灭亡的原因有(     
①敌人的劫掠       ②帝国内部军事叛乱       ③君主缺乏统治能力       ④赋税繁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4-05-3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重点中学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