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世纪教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有学者指出,13世纪晚期的教皇政权的政权模式和政治面貌,正是早先一个梦想的直接产物,就是把教会建设成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精神动力源泉。根据材料,教皇政权实现的条件,以下不正确的是(     
A.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B.形成严格的教阶制度
C.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D.工商业逐渐复兴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托马斯.阿奎纳(约1225-1274)是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创立了“君权神圣”思想。阿奎那创立这一思想旨在(       
A.论证教权至上B.适应时代发展C.促进王权加强D.限制君权专制
2023-09-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柳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形成。下图为牛津大学校徽,校徽由三顶王冠和一本展开的书组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圣经》中的一句话“主照亮我”。据此可以推断(     
   
A.国王兼任中世纪大学校长B.中世纪大学脱离教会控制
C.世俗文化的发展受到阻碍D.基督教影响中世纪文化教育
2023-08-19更新 | 277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反映了(       
A.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B.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C.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2023-12-28更新 | 709次组卷 | 3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3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开放性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经济学家的麦迪逊,大胆运用经济学的统计方法,在1998年出版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一书中,对宋代以来千余年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期趋势给出的一些比较重要和有价值的数据及观点。见下表

对比项中国欧洲1013世纪,中国和欧洲的人均GDP差不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中国略高于欧洲:14世纪后的四五百年间中西差距拉大,欧洲的人均生产水平已经超过中国,中国经济发展基本是停滞的;在1518世纪之间,中国将经济领先地位让给了欧洲。(GDР换算成1990年美元计)
人口人均GDP人口人均GDP
960年(北宋迩立)60004503200422
13世纪末(南宋灭亡)100006005200576
1700年(清康熙39年)1500060010500927

——材料数据摘编于安格斯·麦迪逊《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2-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在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做法(     
A.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B.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C.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D.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
2023-07-13更新 | 453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3届高三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活动中,当王权与教权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是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一种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做法(     
A.助推封君封臣制的形成B.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为城市自治提供了借鉴D.缓和了中世纪的各方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1330年前后德意志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中的插图,反映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开的场面。这反映了当时的基督教(     

   

          教士主持解除婚姻的场面
A.控制了民众的精神生活B.充当了基层治理的角色
C.催生了人文主义的复苏D.推动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公元1122年罗马教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了《沃尔姆斯宗教协定》。按照该协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放弃了帝国境内的主教册封权,而教皇则承认皇帝拥有世俗册封权;公元1131年列日宗教会议上,教皇英诺森二世头戴装饰华美的三重冠,骑着白马,以罗马皇帝般的盛大仪式进入会场,德意志国王洛泰尔三世亲自为其牵马;此外还有著名的“卡诺莎之辱”和“阿维农之囚”。这些史实反映出(     
A.君权神授强化王权B.王权与教权长期的依存与斗争
C.教皇地位不断衰落D.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将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浪漫主义学者以及19.世纪以来的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中世纪”历史的评价进行论证探讨。(说明:在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进行论述,也可以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4-03-24更新 | 231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