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阐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就生产形式而言,自由竞争并不会带来生产的无序化。相反,在市场的自由调节下,社会在均衡的生产,实现自然的和谐与有序。斯密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击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度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才能激活起“经济人”天生具有的一种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及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捷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投资的水平。

——摘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材料三   新的形势已经向传统的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批新的经济学理论和流派应运而生。现代货币学派、供给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制度主义是纷繁复杂的诸多经济流派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派别。所谓供给学派,是和凯恩斯的合理需求理论相对立的,是强调经济结构中供给方面的重要性,并从中寻求对策的理论。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鳊《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亚当·斯密经济思想及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相比有什么不同?分析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实质及这种经济思想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影响。
(3)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主义为什么会受到严峻的挑战?根据材料三概括供给学派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之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尽管布哈林的模式,即主张用经济手段刺激经济各部门的平衡,更能受到苏联人民的欢迎,但是斯大林没有给他继续实现政策的机会,在党内斗争对抗中斯大林组织全党批判了布哈林的思想,最终是斯大林主宰了苏联社会建设的权力。斯大林成功地解决了俄国是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和战争的危机中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难题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在苏维埃政权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斯大林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用十年的时间跑完了强国百年的路程。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战争上的胜利鼓励了半殖民地人民寻求解放的斗争,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但从1929年开始,苏联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全国从上到下要听命于国家计划,这样也容易导致官僚主义的盛行,甚至一些人因此死于非命。

——摘编自刘薇《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评价》

材料二   西欧在历史上是资本主义的发祥地,现在又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高度集中的地区,素有资本主义的“心脏”之称。西欧各国重要经济部门中的国家所有制成分大大高于美国、日本。二战后西欧的国有企业不仅发展规模比战前大,而且在结构上也突破了历史上的格局。西欧企业国有化和官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确保社会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运转而进行的。战后以来,西欧各国政府长期把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集中在自己手中,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所有环节进行广泛全面的干预。西欧各国普遍拥有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开支在政府总支出中的比重通常都达到60%以上,这是美国和日本所不能比拟的。战后西欧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域性联合组织——欧共体,这是当前国际垄断调节最发达的一种经济形式。

——摘编自秦建伟《试论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并评价该模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
2023-11-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2023-05-26更新 | 10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八校同盟体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欧洲在世界舞台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的,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进一步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1763至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据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摘编自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国家政治的重要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中任选一个角度说明这一时期欧洲“在世界历史上据有突出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简衣(部分)

国家确立方式确立的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民主共和制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内战)
法国大革命多次反复,最终确立民主共 和制
俄国农奴制改革君主立宪制
德国王朝战争君主立宪制
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制

——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希腊罗马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


(1)根据上述材料,归纳17-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2)概括材料三反映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依据唯物史观加以评价。
2022-07-0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19世纪中期,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袁志刚在《从里根新政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改革》中指出:如果我们讨论克林顿时期的经济繁荣,则不得不提到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新政。因为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新经济正是里根新政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政策上的延续和私人经济的继续发展。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已经被凯恩斯主义统治了四十余年。经过长期的需求管理,美国经济拥有一个庞大的政府,并随时遭受其看似合理的管制和调控。可是,长期的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并没有带来良好的经济表现,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美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滞胀情况。尽管如此,战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丝毫也没有减弱。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概括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2)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里根经济改革的背景
2020-10-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把传统的四大自由,改为新的“四大自由”一一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这就在自由之中加入了社会平等和经济正义的元素。这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使19世纪经典意义上的自由主义发生变化,自由主义中注入了平等和公正的元素,自由主义演变成“新自由主义”,自由与平等之间有了一个平衡。

——许平《自由与平竺的博弈》

材料二   庞大的福利开支造成政府财政的巨额赤字;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制滋生了人们的“福利依赖”。在这种情况下,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应运而生。(其)反对福利全由国家和政府提供。主张降低和转移政府的作用,只负责提供最基本的福利;政府的主要责任是推进社会福利的发展而不是提供所有的社会福利.认为较高的福利不能刺激供给,反而打击了生产的积极性。任何增加供给方的生产成本的福利政策都是不利于经济经济的发展。

——张健、赵宝爱《社会福利思想》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经典“自由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其出现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一指出“新自由主义”有何新内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斯福新政为实现经济正义所采取的社会福利措施。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新自由主义”福利理论的思想核心,简析其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0-07-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8 .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基金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委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解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达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出现颓势,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凯恩斯主义政策,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出台一系列措施,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撒切尔主义实施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率从执政前达到近27%,1988年降至4%,英国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英国经济增长率1986年达3%,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快。

——以上摘自《撒切尔夫人》等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主义”和之前的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
2019-04-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了;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了.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部分指标增长情况(单位:%)

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GDP增长12.714.29.69.210.3
财政收入22.532.419.511.72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12.28.49.87.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49.58.08.510.9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取得的成就;并指出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进入70年代后,为什么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对西欧发号施令。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不同国家在二战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
2019-08-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战后历次执政中,把公有制视为党章灵魂的工党大力推行国有化以缩小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国有公司数目不多,但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1979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10.5%。同年,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通过《竞争法》,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撒切尔政府推行三个阶段的私有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过渡。

——摘编自侯珺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等

材料二   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份文件,开启了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

1987年第一季度,预算内工业企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5%,亏损面增加40%,财政收入下降2.3%。这似乎是经济滑坡的预兆。198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4年11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1979—20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二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改革目标的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