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如表是美国媒体对美国人的调查表。调查意见变化趋势能够反映美国(     
调查意见1958年1972年
认为政府为所有人谋利76.3%37.3%
认为政府是为少数大型利益集团服务17.6%53.3%
公众对联邦政府的信任比例41%19%

A.民众深受冷战影响B.跨国公司影响日增
C.政府失去全民信任D.社会多方面的变化
2022-11-30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之一,也是合作社的思想、理论和合作社运动的发祥地。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运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宪法到有关立法,对合作社诸多内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西欧各国农村合作社十分发达。在各种合作社中,占主导地位的乃是流通领域的合作社,而且凡是搞得比较好的生产合作社,几乎都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工商综合体。在西欧各国,农场基本上以家庭经营为基础,要把这些农场纳入欧洲一体化轨道,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流通领域的合作社便是良好的途径。另外,随着农业生产社会化加强和农产品加工向深度发展,出现了农产品最终产值中农民所得份额越来越少的趋势。农民要增强自己的经济地位,扩大收入来源,就必须把一些属于自己掌握的生产环节(如肥料制造,农产品加工)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这些流通领域合作社的建立,在迅速缩小西欧各国农村与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戎殿新《战后西欧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供销合作社作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着不断改革。

时间基本情况
1982~1988进行了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五突破”(劳动制度、农民入股、经营范围、内部分配、价格管理)“六个发展”(发展系列化服务、横向联合、农副产品加工、多种经营方式、农村商业网点、科技教育)三个阶段性改革。
1999《国务院关于解决供销合作社当前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出台,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转向了扭亏增盈。2000年全系统扭亏为盈。
200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围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这一主题,加快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2011年,全系统初步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经营服务网络。
 2009《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努力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201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

——整理自网络信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西欧流通领域合作社经济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供销合作社改革的特点及意义。
2022-12-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二战的特殊环境中得到加强与发展的垄断资本,在战后经济复苏和发展的过程中又得到进一步加强,使垄断资本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国际分工趋势的加强,促使国际范围内的国家资本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空前增强。它们不仅在流通领域实行联合,而且在生产领域也实行一定程度的联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美国和俄国1957年在核打击力量方面已取得了对等,而中国在1964年也实现了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核武器扩散的危险变得更加明显,但正是这个事实表明了科学技术的知识和发现已具有普遍性,而且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情况:我们都是相互依赖的成员。强权政治围绕着两个超级大国发生两极分化,从50年代中期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于力量和影响的增长以及科学上的优势,对上述这种过分简单的力量均势进行干扰。西欧,特别是法国、德国以及共同市场其他成员国的复兴,在世界事务中形成了另一个即便是比较次要的力量。新近获得独立的亚洲、非洲和中东的国家,它们从殖民地.上升到现在的地位,在联合国中形成多数。

——[]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后初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哪些因素构成了对两极格局的冲击。
4 . 人类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总结大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大国衰败的教训,是所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必需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回顾英国从崛起到衰落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英国从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它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制度文明,而这种文明一直引领着人类进步的潮流,吸引着世界各国争相效仿。1870年以后英国开始衰落,也是因为他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其继续创新,因而慢慢落伍,成为二流国家。我们研究英国的崛起,正是要研究导致其崛起的各种因素,并且揭示它们的必然性和它们的内部联系。

——唐晋《大国崛起》

材料二:当你致力于分析美国的现实境况并探索他的未来时,由于两个重要的区别,有必要牢记苏联所面临的困难。这两个区别是:第一,尽管有人会说,在以往的几十年里,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比苏联衰落得相对快些,但他的问题远不如他的对手苏联严重。况且,美国的绝对实力(特别是在工业和技术领域)远比苏联雄厚。第二,与同一个僵化且控制甚严的大国相比,美国社会那种结构松散和自由放任的特性,有可能在适应变化的环境方面赋予他更好的机会。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衰落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美国衰落进程中依然存在的优势。
2024-01-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1—1992年间,里根、布什政府发起了减少政府干预运动;1993年后,克林顿当局又主张在一些领域中保留政府计划,以便缩小政府规划和预算赤字。以上变化说明(     
A.市场经济运行机制逐步退出B.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摇摆无序
C.宏观调控政策选择趋于理性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影响巨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世界制造业的相对份额国家

日本

美国

年份
1860

2.60%

7.20%

1900

2.40%

23.60%

材料二   1870年11-12月,日本政府派遣大藏省少辅伊藤博文前往美国考察,由于受到美国高关税保护制度的启发,1871年3月,伊藤博文在给政府的意见书中指出,“尚未臻于完全开化之国如我国者”,关税保护乃是最合适的制度,英国之所以富强也是由于“初借此法大兴产品之制造”,现在英国人主张自由贸易,“并谋诱导我国亦行此法”,“此乃彼国谋求自利之术,对我国有大害;我国应如同美国设置关税保护,以发展我国内之生产”。当伊藤博文回国时,他已经成为以关税保护、国家银行和内部改善为核心的“美国制度”在日本推行的坚定支持者。

——摘编自贾根良《中日大分流—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并没有走上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道路,而是政府通过对本国弱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使得原本处于相对劣势的产品,转化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经过经济复苏阶段,日本的国民经济开始走上了快速增长的轨道。但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日本政府迫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的压力和自身为参与经济全球化所作的必要牺牲,开始从贸易保护主义向自由贸易体制转变。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成为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强国。

——摘编自党琪、刘玮《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制造业相对于美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2023-12-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4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如表(如表),出现下述变化的影响因素是(        
时间
项 目
1951年1980年年平均增长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亿法郎)4504170854.9%
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
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5.2%7.2%0.1%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施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③对企业国有化浪潮的坚守   ④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
8 . 20世纪,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出现“大政府”,国家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史无前例。最富的7个国家,公共开支在196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2000 年则占37%。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干预经济日益增强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国家服务社会职能强化D.和平与发展遭遇挑战
2023-03-23更新 | 25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美国人要制定一部这样分工明确的宪法?就像它的怀疑者所疑虑的那样:以政府低效率为代价的制衡是否值得?对于这些质疑,宪法的制定者们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托马斯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嫉妒而不是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权力的问题上别再考虑相信人,要用宪法之链予以束缚,以免受其祸害。”由此可见,美国宪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达到不只是理论上的,更是保持于实际中的平等的目的。

——摘编自张一风《从美国宪法看三权分立》

材料二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防止任何形式的政治、经济垄断,欧美许多国家接受并推行议会制,出现了所谓“议会至上”时代。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集团为便于控制国家权力,推崇政府作用,弱化议会权力。掌握经济命脉的大资产阶级及其政治精英,通过复杂的社会过程和政治程序,将其掌握的经济社会资源转化为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政策影响力,把广大民众排除在国家重大决策之外。随着西方国家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职能不断扩大,国家权力进一步向政府转移,行政权力极度膨胀,导致政府与议会、执政党与反对党矛盾加剧,议会立法和监督作用受阻。

——摘编自柴尚金《当今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分工明确”的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西方代议制民主出现的变化,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1-12-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