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举措。
2 .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3 . 1957年和1965 年,欧洲汽车消费增长指标如下表所示,该表内容可以直接用来研究当时(       

国家

1957年

1965年

法国

3476000辆

7842000辆

联邦德国

2456288辆

8103600辆

意大利

1051004辆

5469981辆

荷兰

375676辆

1272890辆

瑞典

96000辆

1793000辆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国家宏观调控的成效
C.科学技术的新发展D.“福利国家”的建立
4 . 20世纪下半叶中西经济发展趋向

材料一   1950-1970年,联邦德国50家大公司的利润占整个工业部门总利润的比重由36%增加到50%。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拜耳公司营业额为32.6亿马克,20世纪70年代初为103.8亿马克,1983年猛增至408亿马克。菲利蒲公司年销售额为162亿美元,资产156亿美元,拥有34.3万雇员,成为超级垄断组织。联邦德国销售额过百亿法郎的大公司数额一直在增加,这些公司组织拥有几十甚至数百家分支企业,在制造业、商业、农业、服务业等方面都占有优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面对理论界日趋激烈的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之争影响改革开放局面的进一步打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明确肯定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强调在企业内部,要实行工资奖金同经济利益挂钩,扩大工资差距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70年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趋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实现的历史性突破(要求:从材料中任选两个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60年代,一些西欧国家达到了无法想象的繁荣程度,像电力、汽车、塑料、石油和飞机等工业非常繁荣,商店里充满了丰富的食品和服装,饭店、剧院等如雨笋般出现。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B.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
C.欧洲联盟的建立D.国家宏观调控的加强
6 . 为巩固已获得的政治独立,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振兴、发展民族经济,进行了现代化改革,其中迅速转变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是
A.新加坡和印度B.印度和中国C.中国和韩国D.韩国和新加坡
7 .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2019-12-27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随州二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结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所著《罗斯福》中,把罗斯福对付国会的方法列举出来如下:“充分利用宪法规定的权力,诸如否决权。选择有利时机。在行政部门草拟议案。几乎需要不断地施加压力,但却要机智巧妙。用人必须审慎。亲自说服立法领导人。诉诸国民公断。”这说明罗斯福新政时
A.对三权分立制度进行了改革B.选举议院议长时进行干涉
C.并未动摇美国宪政的基础D.国家权力重心在参众两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