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0-1882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适应帝国主义政治和经济竞争的需要,制定了《费里法案》和《戈贝莱法案》,宣布解散从事传教和教育等活动的教会组织,关闭教会学校,废除教会掌握国民教育的权力。同时对6-13岁的儿童实行义务教育,违者将受到处罚。法令禁止在课堂进行教义教育,另外增设道德与公民教育的课程,真正做到培养法国青年勇于奋斗,热爱真理,服从命令,富于开拓的精神和创造意识的品质。开展女子世俗教育,规定女子有权享受国家中等教育,建立女子世俗学校。在初等和中等学校增加了职业教育,使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选学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接受职业训练或进入专门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使劳动力素质大为提升,为国家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余启应《一百年来的法国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昨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

法国

美国

世界工业产量排名

1870年

第4位

第2位

1900年

第4位

第1位

1870年至1913年工业增长幅度

1.9倍

8.1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法国政局并不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当时,欧洲的多数国家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贸易战中,法国也不例外。法国甚至在1888年到1889年和意大利爆发了关税战。法国于1881年确定的关税最初与德国一样高。这突出表现在粮食税征收上。到19世纪末,法国对外国粮食征收的是港口价格1/3的税费。法国将这笔来自国外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用于修建铁路和运河,将农村地区与法国城市连接起来,这既增强了国家实力,也得到了农村地区的大力支持。

——摘编自[德]帕尔乌斯《欧洲粮食的力量》等

材料三   自二战结束至1959年以前,法国长期处在保护主义的封闭中。除了少数成功的对外贸易尝试之外,法国历届政府维持着《梅利纳法案》传承下来的关税保护主义以及1939年制定的外汇管控政策。法国基本上在国际贸易上处于“孤立”状态。作为1948年《哈瓦那宪章》的签署国之一,法国维持着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截然相反的限额制度:除了1954—1955年以及1957年6月—1958年10月之外,法国其他时期的自由贸易比例(无限额进口所占份额)极低,甚至为零。然而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蒸蒸日上,工业产值较战前水平翻了一番。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和电子制造业等产业飞速发展。材料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可以与其他工业大国媲美。

——摘编自[法]让·弗朗索瓦·艾克《战后法国经济简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与美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不同,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外贸易政策对其经济的影响。
2024·河北·模拟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早期的卢德运动到规模宏大的宪章运动,“回归过去”是大部分工人阶级的真实愿望。宪章运动失败后的十年是一个宁静时期。和工业革命的早期年代不同,1848年后国家繁荣的一个惊人特色是收入的增加几乎遍及所有阶级。18511886年,工人工资平均上涨30%,特别是技术工人阶层,生活水平提高更快。经济的繁荣和宪章运动失败后的幻灭感使大部分工人阶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远离了政治斗争。正是在这段时间,工会斗争开始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主流,工联主义思想在英国工人运动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一时期,工人阶级中的一部分熟练工人开始致力于稳固的工会建设。从19世纪50年代末开始,工人阶级的政治活动开始出现明显的复苏。1867年议会改革是英国宪政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在当时的英国选民中,工人阶级已经占据了优势。

——摘编自宋晓东《英国工人阶级与第二次议会改革》

材料二   二战后,工会的权力一步步扩大。20世纪70年代末撒切尔上台之前,工会具有了在劳资冲突中普遍的法律豁免权。而在劳资谈判中,集体谈判制度为工会的地位提供了合法渠道,并且工会领袖可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发挥重要影响。这就使得英国无论哪个政党上台,都需要获取工会的支持和合作。在此背景下,撒切尔政府通过不断立法削弱工会力量。政府相继出台六套“工会改革方案”,并出台了两个《就业法》和一个《工会法》。面对工会的反抗,特别是1984年煤矿工人反对将煤矿业私有化的大罢工,撒切尔政府态度坚决,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英国工人运动及工会再无反抗实力。

——摘编自刘猛、张谦《英国新保守主义:撒切尔时代的国家治理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概述工业革命至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撒切尔政府的工会改革。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1年至2001年间,利物浦人口规模从79.1万下降到43.9万。50年间,利物浦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导致年轻人与技术工人大量流失,老龄化率上升,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实施城市更新和复兴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二战后,英国政府采取了大面积清理贫民窟的做法进行城市更新,导致内城人口近一步外流,贫穷、失业加剧。二是19701980年代,以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保守党执政后,采取了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物质空间更新,私人投资刺激了城市的开发,但不能保证社区民众的根本利益,反而加剧了人口的外流。三是1990年代开始,城市更新理念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经济、就业、住房等综合视角开展城市复兴运动,引导政府、私人部门、社区民众共同参与,人口出现增长迹象。利物浦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城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利用这一优势,提出将自身打造成国际知名且充满活力的旅游地,制定了文化和场所相融合的战略。例如利用披头士乐队、利物浦等文化符号,开发旅游资源,通过保护建筑的多样性、保留历史特色以及保护街巷肌理等,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摘编自于帅《利物浦城市区域治理经验及对我国城市收缩地区的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利物浦城市发展的困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物浦解决城市收缩问题的启示。
2024-05-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至19222月,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计108亿36百万美元。一战结束后,战债的偿还问题便提上了日程。英国认为最理想的方案是把所有战胜国政府间的战债一笔勾销,如果这一方案不被美国接受,则希望用德国的战争赔款去偿还美国的战债。美国认为,赔款和战债完全是两码事,坚持要求欧洲各国还债。从1923年至1926年,美国与主要债务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各债务国承认的战争债务总数是115亿美元,分62年还清。1929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逐渐停止了对欧洲的贷款,欧洲的债务国受到双重打击,德国表示没有能力履行赔偿义务,英国也重新希望美国做出让步,……美国前前后后收到的偿付战不到3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由英国赔付,剩下战债的绝大部分不了了之。

——摘编自周旭东、车致远《债务问题与大国关系(1917-1940)》

材料二   1971年,随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开始解体……美国联邦政府仅在1969年及19982001年曾实现财政盈余……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被迫救市,从2009-2012年,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每年均逾万亿美元。1990年,美国的私人储蓄率降至GDP的4.5%左右,到2005年仅为1.1%,达到历史最低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统计,1959年美国制造业占GDP的29.3%,金融服务业占10.9%,而到2005年,这一比例分别为12%和20.4%。……中美关系与以往国际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与霸权国家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积极融入现行国际体系,中美两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赖也日益紧密,自21世纪初以来,中美之间形成一种空前的国家间债务关系。

——摘编自孙海泳《中美债务关系的相互依赖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欧洲与美国债务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债务攀升的国内因素,并分析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年下半年,中国和正式建交的国家(瑞士、瑞典和丹麦等)发展贸易关系;另一方面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民间贸易团体保持积极的接触,针对“禁运”政策的推行,我国取了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从1951年起,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改为易货贸易。在坚持先进后出的前提下,采取直接易货、记账易货、联销易货、对开信用证等多种贸易形式。基本上打破了美国的“封锁”“禁运”,加深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开拓了国际市场,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此外,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易关系也是中国对外易的一个重要方面。

——王书文等《中国近现代开放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8518日,国务院成立了引进新技术领导小组,负责人纷纷走出国门进行访问和考察,当时资本主义已经度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先后遭遇战后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在1974年和1975年两年中,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出现了负增长。70年代下半期,西方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回升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不仅愿意扩大对华易,也愿意向中国提供贷款优惠,甚至进行投资。回国后,他们纷向中央建议:要充分利用目前的有利条件,尽可能地吸收外国资金,大量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速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四卷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20世纪五十年代对外贸易的对象及其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的举措及有利因素。
2024-05-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8年英国建立了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简称NHS),开始对全国医院进行国有化改革。英国公立医院的开支主要由国家税收承担,政府拨款对公立医院的医疗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医疗服务不再具有市场性质,“让每个人都可以立即得到所需的任何医疗服务”。在此背景下,医院就诊人次增幅明显。改革前,英国的医生多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在经营私人诊所的同时,为医院提供兼职服务。利益上的驱动让医生倾向于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从业,出现医生分布不均的现象。改革后的医生成为国家公职人员,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薪资标准,并按照区域内医院的需求,对专科医生进行统一分配。医院国有化改革带动了英国人口健康水平的显著提升,但也存在“过度医疗”等问题,因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的公立医院又进行重组并引入了市场机制。

——摘编自白爽《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
2024-05-13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从1950年的1.5%,猛增到1980年的13.3%。这一时期,日本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却在1984年出现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逐年增长的“双赤字危机”。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维持高利率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是高利率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强势,使美国的出口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劣势。当时,美国制造业者、国会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来降低贸易赤字。

1985年,美、日、西德、英、法五国达成“广场协议”: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持续的经济增长,在各国间进行政策协调,以纠正各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态;通过汇率调整,恢复汇率调整国际收支的机能;防止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各国市场开放;促进各国实施结构性调整的经济政策。另外,根据美国的要求,对于美元汇率,“希望各主要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有秩序的提高到一定的幅度”,汇率应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条件。

“广场协议”后,美国国内经济困境得以缓解,并赢得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甚至奠定了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相反的是,日元被迫大幅升值,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严重摧残了日本出口主导产业,使日本的对外贸易受到严重打击,以致严重依赖外需的日本经济很快陷入了一场“日元升值萧条”。以“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为开端,美国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打垮了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日本。

——摘编自姜伟《广场协议的国际政治及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推动“广场协议”签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广场协议”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广场协议”予以简要评价。
2024-04-2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把人们的物质需要作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出发点,认为治国之道应该是“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海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即主张顺应人的需要去因势利导,这是最好的政策;其次是运用伦理规范和规章制度对人们实行教化;再其次是采取刑罚干预手段;而最不好的政策是与民争利。1897年,梁启超在评论司马迁的这一思想时指出:“与西士所论,有若合符。苟昌明其义而申理其业,中国商务可以起衰。”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姚家华、孙引著《中国经济思想简史》

材料二   1845年,爱尔兰(时由英国统治)的农作物枯萎病大面积暴发。刚被发现的时候被称作“黑腐病”“瘟热病”“腐败症”和“瘟疫”等。作为当地人主要食物的马铃薯受害严重,很快造成大面积的饥荒。面对爱尔兰受灾后哀鸿遍野、饥馑载道的局面,英国罗伯特·皮尔内阁采取过一些积极的措施,如通过低价销售有限的印度谷物(玉米)以平抑粮食价格,同时通过公共工作规划提供就业,以及由此而来的购买粮食所需的丁瓷,但这些政策受到继任者约翰·罗素(18466月任英国新首相)的强烈批评并被很快废弃。罗素在英国议院下院演讲时曾辩解:“我们认为将供养人民的任务留给私人企业和正常的贸易更为妥当。粮食价格不应该实施管制我们必须放弃任何干预价格的企图。”罗素内阁财政部部长查尔斯伍德宣称:“我发现,政府干预越多,越难以对此产生信任,除了个人掌握私人资本外,我不相信任何事物。”受罗素内阁消极政策的影响,爱尔兰人口在饥荒中损失了100万以上。

——安东尼·阿巴拉斯特著《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吉林人民出版社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多年受冷落的新自由主义伴随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开始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西方国家80年代的私有化浪潮、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还是拉美国家进行的以“华盛顿共识”为基础的经济改革,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经典之作。西方许多经济学流派都具有新自由主义的特点,如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制度学派等。学术界一般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基本原则是: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化和私有化。……新自由主义倡导政府可以提供某些服务,补贴最低收入,但不能以平等为目标而过多行使福利职能。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梁启超所谓“西士所论”是指西方哪一经济思想?指出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罗素内阁废弃皮尔内阁救灾措施的原因和后果。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自由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和启示。
2024-04-27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在英国的广泛推行,到19世纪早期,英国政府放松前工业化时期保护性的贸易政策,伦敦商人也向议会请愿要求调查对商业的“限制性”制度,1846年6月25日,议会在多次下调谷物进口关税仍不能使民众满意的情况下于废除了1815年《谷物法》,随着航海法在1849年的最后废除,1854年沿海贸易也被开放。1852年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自由贸易法则。19世纪60年代有关《英法条约》内容的谈判成功是英国自由贸易的最终标志,两国降低了对对方进出口商品的征税额。

——摘编自杨冠琼《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与工业革命关系》

材料二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逐步确立,威尔逊政府对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外贸政策作出相应的改变。1913年美国的新关税法规定的平均关税率比以前平均降低了30%。但一战后,国会通过税法对工业品的关税提高到创纪录的水平。20年代末到30年代,胡佛政府采用贸易保护主义来转嫁危机。而罗斯福新政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随之出现了50至7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70年代,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为扭转外贸逆差,美国国内掀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80年代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一次达到高潮。九十年代美国外贸政策的天平似乎又向自由贸易倾斜,但带有浓厚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摘编自刘玉斌《二十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概括导致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掀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的原因。
2024-04-2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