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
1947《蒙巴顿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1956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1960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1951年至1964英国保守党执政,推进社会福利,并基本保持了企业国有化
1963马丁·路德·金发表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1985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
1995世界贸易组织诞生
1999巴拿马人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据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整理


结合上述表格材料任意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阐释思路清晰,语言准确)
2022-09-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宿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一个生活在1930年的欧洲人通过时间机器来到1965年的欧洲,他或她就很可能会感受到极大的震惊。不过他(她)并不是对欧洲经济的一体化感到惊讶,而是对充溢在欧洲普通人生活当中的丰富消费品感到惊讶。在那些执行战时配给政策的年代之后,欧洲发生了消费热潮,而且没有停止。实际工资得到了快速且前所未有的攀升——例如在1950年至1970年之间,英国的实际工资就增长了80%。充分就业和全面的福利制度为欧洲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保障,这使得他们不屑于保留节俭的习惯。这场热潮同时改变了欧洲本土的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住宅的繁荣、电器的普及、汽车在城乡公路上驰骋。1950年还非常稀少的公路,到1965年已经将乡村地区覆盖;1959年之前的欧洲还不知道的停车收费器,1965年已经遍布于城市的街道。

——摘编自【美】布莱恩·来瓦克《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二战后欧洲消费热潮自拟论题,并加以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解读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分别代表私有制和公有制、剥削制度和共享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因而将其对立起来。虽然也承认市场具有配置资源的功能,但却将市场经济等同于私有制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将计划经济等同于公有制经济或社会义经济。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虽然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但也分别代表市场配置资源手段和政府配置资源手段、效率和公平、放任自由和政府干预,各有优缺点,因而将其揉合起来。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也许是对立的,但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仅不会是对立的而且还是可以结合的。

——摘编自邱霈恩《市场与计划经济模式的源流与分异探略》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1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任何经济都是在一定的制度下运行的。制度(土地、赋税、劳动等制度)变迁,通常是不可逆的,表现历史的进步;但也会出现反复和逆流,造成经济的衰退。 在重大的经济变动中,不仅要求有上述一般制度的变革,还要求有体制的变革,以至根本制度的变革。前者包括所有制的变革,后者包括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社会群体组织和行为的变迁,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经济发展。在研究中我们主要是考察人口、等级、分业(士农工商)、消费习俗等的变迁。经济史研究要注意非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中最大的是政府和文化两项。就中国封建政府而论,它在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上就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制度改革——社会变迁,在最高层次上都要受文化思想的制衡。

——据吴承明《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提取材料中关于经济史研究的任一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4-08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康德卷)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西方经济学大约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第一次:1776年亚当·斯密对重商主义的革命。亚当·斯密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三次: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从而形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第四次: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该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第六次: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准。

——摘编自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点明确,阐述史实准确,论述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有许多时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者标志着某个长治久安的政权或体系寿终正寝。这些时刻对于所有相关的人都是危险的时刻,对于那些想裁剪自己的研究对象,以适应整齐的历史阶段划分的历史学家也同样有危险,因为政权、社会和经济很少会像个体那样在一夜之间死去。即便在发生了明显的灾难性大崩溃的时候,延续的、惯性的力量总是要与变化的动力展开较量。

——摘编自【英】诺曼·戴维斯《欧洲史》(下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简要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