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后亚洲的民族独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二战后,印度由占总人口5%的本土精英阶层推动而获得了民族独立。而这些精英则有着西方教育背景,他们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当他们掌权之后,仍然保留宗主国建立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财产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英国殖民力量依然强大B.印度发展严重依赖西方
C.印度加入资本主义阵营D.印度难以摆脱西方羁绊
2024-03-31更新 | 164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4届高三八模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美国学者马尔库塞于1970年指出:“过去的20年,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可能和更有必要了,但西方的无产阶级似乎没有能力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革命阶级的这种‘疲软’是二十世纪最主要的历史事实。”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无产阶级仍然在艰难地探索出路B.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缓和了矛盾
C.生产力水平限制了生产关系变革D.社会主义运动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2024-05-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3·河北衡水·三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非殖民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历史潮流面前,殖民主义宗主国被迫从殖民地国家撤退的过程。随着英国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中的失败,英属殖民地独立运动掀起了一个新高潮。从1958年到1968年间,有27个英属殖民地、保护国和托管地宣布独立,遍布亚洲、非洲、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仅在非洲大陆,从1960年到1968年间,就有15个英属殖民地获得独立。沉重的防务开支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英国财政雪上加霜,而镇压殖民地人民反抗的巨额战费又掏空了英国财政部的每个口袋。到1968年,大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体系已经土崩瓦解了。

——摘编自贾健《英国“非殖民化”进程是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必然》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增长策略的失败,并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发展问题。加上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非洲的粮食危机使第三世界几乎全面陷入困境。经济学家主张过于侧重工业化的国家,应当重视工农业的平衡发展;把出口鼓励和进口替代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生产结构上,不应停留在劳动密集的生产,而要适时发展技术、资本密集产业。国际劳工组织则提出“基本需要论”,主张注意改进生活的基本需要条件,包括充足的食物、住房等家庭生存的最低需要,以及安全的饮用水,公共卫生、健康及教育设施等必要的公共服务。

——摘编自贺光辉《第三世界发展理论与援助功能的演进(1950200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进英属殖民地“非殖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2)综合上述材料,对20世纪60、70年代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
2023-06-20更新 | 332次组卷 | 9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河北专用)
2023·上海青浦·一模

4 . 亚非拉民族独立与崛起的历史贯穿整个世界近现代史时间线,尤其是二战结束后,亚非拉各民族国家独立浪潮风起云涌。以下是某社团小明同学从多元视角出发解读上述主题的学习成果。

视角一

材料一 “我(戴高乐)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

——摘编自戴高乐《希望回忆录》

注:《希望回忆录》是法国总统戴高乐退出政坛之后写成的回忆录,其回忆的内容主要针对冷战时期

材料二: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某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口口口 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摘编自[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1.材料一戴高乐所说的“那些地芳”最有可能包括的殖民地当指(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2.结合材料二“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的描述,口口口处当指殖民地
A.巴西B.印度C.阿尔及利亚D.阿兹特克人国家
3.材料二中“把火扑灭”的最终结果是英国
A.同意印巴分治B.允许成立国大党
C.废除食盐专卖D.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4.殖民者面对殖民地问题流露出“并不是随心所欲”“并无选择的余地”的情绪下列对这些情绪产生原因解释正确的是(双选)(     
A.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促使英法殖民当局主动认识自身殖民政策的危害进而改弦易辙
B.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势力,得到了新兴独立国家的广泛支持
C.英法殖民当局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前,对调整殖民政策举棋不定
D.英法殖民活动耗费无数,引发国内反战呼声,国际形象严重受损,被迫改变自身困境

视角二

材料三:广大亚非拉国家,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都还面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他们是推动世界历史车轮前进的革命动力,是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主要力量。

——节选自邓小平在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会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5.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说广大亚非拉国家在崛起中还面临哪些问题或挑战?

视角三

小森同学认为除了以上两则视角,还应该考虑第三个视角:冷战时代的宏观视角。为此他找到了中美教科书中关手冷战史部分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做了如下的整理:

版本
标题名
中国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美国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单元标题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六单元:走向全球文明,1945——至今
章节标题
27章:冷战和战后的变化,1945—197028章:现代西方世界,1970—至今
课标题(节)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节:冷战的发展
第1节:苏联的衰落
一级子目标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两极格局瓦解超级大国的对抗冷战的对峙压力下的苏联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二级子目标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导条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冷战强化冷战
终结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麦格劳一希尔版本《世界历史》高中历史教科书

6.除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等内容外,表格①处有关多极力量成长中的史实还应包括(双选)(     
A.柏林危机B.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C.欧共体成立与发展D.日本经济“起飞”
7.你如何理解“亚非拉崛起”的内容在两本教材冷战板块中表述的不同“待遇”?
2023-02-20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