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诞生于爱琴海沿岸地区及周边岛屿上的希腊文明不仅在时代和地理环境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而且对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首要的、深厚的影响。其创造者为希腊人,它不断从爱琴海发源地向整个地中海地区发展、演化、传播,产生了新的习俗,摒弃了旧有的制度。我们对希腊文明的了解有很多,它除留下了宏伟的考古碑铭遗迹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书写材料供我们研究,这在任何更早的文明中都是前所未有、史无前例的。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多数希腊文献资料都是通过别人建立的渠道间接传承下来的。

——摘编自【英】J.M罗伯茨《欧洲一万年:基督教世界》

材料二   在现代历史上,希腊深受政治停滞落后的拖累。19世纪中期的欧洲革命通常是资产阶级为实现政治自由而发起的,而希腊的独立运动则掺杂着大量宗教元素。冷战时期,除了处于苏联阵营的国家外,希腊是欧洲经济状况最糟糕的国家,政治上险些脱离西方阵营,历经辗转才加入北约。2010年以来,希腊金融危机暴露了其政治经济的欠发达性,甚至动摇了欧盟的货币体系。由于挑起了南北欧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希腊成为继南斯拉夫分裂战争以来对欧洲统一的最大挑战。

——摘编自【美】罗伯特D.卡普兰《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明辉煌的原因,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现代希腊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条件。
2023-04-03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崛起困境”,它与“安全困境”相似,但不完全等同于“安全困境”。“安全困境”强调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国家之间相互恐惧的关系,而“崛起困境”则是在此基础.上崛起国家在扩展体系影响力的过程中所必然遭遇体系施加的限制,承受较大的安全压力。就如同修昔底德看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一样,"雅典势力的增长,引起拉栖代梦人的恐惧,从而使战争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从材料中提取相应的论点,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晰、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3 . 战争与国际关系发展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其巨大的破坏性而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它导致了6000多万人伤亡。


——据许海山《欧洲近现代战争简史》绘制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

——摘编自龚群《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远超其他两次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的趋势。
2022-01-24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安全感是达到“双赢”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作为极权主义国家,对美国天生就有戒心,因为其要控制信息的输入来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虚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垄断权利的国家集中;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之间内部贫富失衡问题严重;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全球面临的生态平衡挑战非常严重等。随着美国霸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摘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外交新思维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2022-10-26更新 | 340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秩序的安排主要是通过英、法、美之间的博弈实现。博弈的结果是成立国联并由英国和法国主导。国联的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秩序所代表的利益分配格局倾向于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因此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

——摘编自王黎《欧洲外交史1494-1925

材料二   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

——据【印度】P.A.那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整理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之前那样集中的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显著增长的生产率、全面的繁荣和共同市场的建立使经济独立成为可能,使西欧具有能与美国相比的经济实力。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从性质和盟约的角度,说明国联建立“标志着全球安全治理模式的一大进步”。并根据材料一分析“国联最终并未实现欧洲的长久和平”的原因。
(2)材料二中,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甘地对“重建印度文明”的观点。指出二战期间甘地提出的主张和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
(3)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三中“东欧依赖苏联”的政治表现和“美国经济援助”的名称。分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格局的新变化,并用一句话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关“百年变局”的讨论

2002年,美国学者查尔斯·库普乾911”恐怖袭击只是刺破了冷战结束和西方胜利所带来的安全感,对美国的霸权没有任何影响。崛起的挑战者也不是中国或伊斯兰世界,而是欧盟,一个正在整合欧洲各民族国家优质资源和历史野心的新兴政体。美国时代的终结不仅是美国优势地位的终结和向多个权力中心世界的回归,而且与工业时代的终结和数字时代的开启同步
2008年,法里德·扎卡利亚过去500年来世界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即西方世界的崛起、美国的崛起和当下正在发生的“他者的崛起”,世界正在步入“后美国世界”和“后西方世界”
2014年,约翰·伊肯伯里不认同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会带来新价值主张的观,点,认为开放和对规则的认同是东西方的共识。在国际自由主义的诸多主张中,开放性与流动性正是中国所呼吁的
2018年,美国历史学家和外交评论家罗伯特·卡根1945年之后建立的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偏差,世界秩序将重回20世纪30年代,重回历史,重回丛林世界
2020年,中国学者刘德斌“后美国”和“后西方”世界的前途取决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政治多极化形势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如何找到最大的利益公约数。中国的未来不仅仅取决于与美国的竞争与合作,还取决于自身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百年变局中中国面临的真正挑战,也是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战略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百年变局中的历史转换与战略机遇》

从上述关于“百年变局”的讨论中提取三条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写一份分析报告。(要求:信息准确解释合理、史实充分、结论具有现实意义)
2022-07-14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急欲完成自威尔逊时代以来的国家战略方向的调整,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由维持在美洲的领导地位转向追求世界领袖作用。杜鲁门总统19451023日在国会提出要在国际间起“领袖作用”。鉴于二战的惨痛教训,战后初期苏联将战略重心摆在谋求国家安全利益上,力图把战前资本主义列强套在自己周边的“防疫带”转变为“安全带”。战后随着关系日趋紧张,两国都不约而同把双方的对抗视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生活方式之间的较量,并确信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这些理论、原则和制度的胜负。

——摘编自刘志青《战后美苏矛盾的演变与冷战的开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美苏矛盾加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体系的历史分期(18402008

时间节点资本主义的性质权力的组织形式资本/货币汇兑
1840金竞争性/工业霸权/民族国家受限/金银复本位制
1870竞争性/金融帝国/权力较量自由/金本位制
1914竞争性/金融国际对抗/民族国家债务/货币无序
1945嵌入式/工业霸权/多边组织/民族国家/全球政治组织受限/固定汇率
1979嵌入式/金融单边主义自由/浮动汇率
2008多极化多边制度/全球治理?竞争/协调管理?

——摘编自(法)雅克·米斯特拉尔《货币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表内容,请以新的时间尺度划分历史分期、概括各时期国际体系(或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选择其中一个时期进行历史解释。
2021-11-30更新 | 626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联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摘编目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
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因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的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以一览无遗: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教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冢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
——摘编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遥鹿新地缘政治 》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17年苏联是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的? 1945年后苏联和美国为了各自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表现。
(3)关于冷战后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材料三中有哪几种观点?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撕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经济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二均摘自《世界史》

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的范围,确立了分析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三亿多“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

——摘编自书刊有关资料

回答:

(1)材料一说:“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指出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

(3)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