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科学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面向社会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美主要国家出现了政府越来越多地参与科技活动的发展趋势。19世纪后期,美国建立了国家科学院,颁布了资助科技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莫里尔赠地法令》。但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权力膨胀会不利于社会发展,国家应限于保护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使国家科技职能的发展受到不少限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少数私人垄断资本控制了美国绝大部分科研设备和科研成果。但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政府科技体系,政府科技经费也相应大幅度增长。

——摘编自梁伟《美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政府作用》等

材料二             二战时期美国政府的科技投资表     单位:十亿美元

时间(年)联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国民生产总值比例(%)
19400.0799.70.07
19410.20124.50.16
19420.28157.90.18
19430.60191.60.31
19441.38210.10.66
19451.59211.90.75

——摘自经合组织《国家科学政策评论——美国》

材料三          1991—2001年部分国家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

时间(年)
比重(%)
国家
199119931995199719992001
中国0.740.720.600.680.831.09
巴西0.640.480.69……0.871.05
印度0.85*0.860.77**0.67***0.86……
墨西哥……0.220.310.340.430.39
土耳其0.530.440.380.490.630.64*
美国2.722.522.512.582.652.74
日本2.942.832.902.842.963.07
英国2.022.051.951.811.871.86
法国2.372.402.312.222.182.23
德国2.522.332.252.292.442.51
加拿大1.601.701.721.681.822.02
意大利1.231.131.001.051.041.11
韩国1.922.222.502.692.472.92
新加坡1.091.151.491.902.10
:土耳其*2000年数据;印度*1990年数据,**1996年数据,***1998年数据。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科技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期美国国家科技职能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科技投资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析。
2 . 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货币力量之势永无静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

材料三   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

——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并指出货币使商业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
(3)据材料三,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与当今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方面主张的不同方面。(说明:只列关键词,无需展开)
2023-01-01更新 | 31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国王们肩负保护民众安全的责任,并为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制度,以获得对封臣和臣民的有效控制权。11-12世纪,这些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起来,它们正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核心。而且,当时商人和市民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民族的行政机构、军队政体、司法和救会不再被一些世袭家族控制着。与此同时,语言的多样性 在欧洲形成并保留下来,而这对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罗马法成为中世纪政治理论的基础,而罗马人相信国家是至高无上的。13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就已经存在。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各国之间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其实质是原有民族国家开始将更多的“政治权力”相互让渡,依旧保留下来的主要是“文化权力”,这显示由欧洲民族国家的功能在逐步弱化,逐渐向一个新共同体中的经济文化单位转化。欧洲各国将维护本区域内独特的生活力式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将防务、安全、社会发展等一般性的国家职能转交给了欧洲的相应机构。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功能弱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3-09-07更新 | 14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盟东扩的早期历程

历史阶段时间事件
历史契机199112苏联宣布解体,冷战结束,“欧洲协定”签订。欧盟逐步向中东欧国家开放工业品市场
起步阶段19936月—199412提出中东欧国家入盟的条件:确保民主、法治、人权以及尊重;市场经济体制,承受竞争压力
先期准备阶段199412月—19976帮助中东欧逐渐加入欧盟的内部市场,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以及加强合作,规范中东欧国家民主制度
实质性操作阶段19976月—20045正式吸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10个国家

——据高歌《中东欧国家入盟与欧盟东扩:是否为同一进程?》等整理

材料二   尽管1994年欧盟东扩目标提出后的10年间,俄罗斯已多次表达了加入欧盟的愿望,但都没有得到欧盟方面的积极同应、欧慧委员会主席普罗迪(19992004年在任),如果俄罗斯成为欧盟的成员国,那么它在欧洲议会的代表数将是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总和,已经使欧盟与俄罗斯之间重新竖起一道“锻暴”、但普罗迪也表示“俄罗斯是欧洲的基本组成部分”,“欧洲的稳定和繁荣离不开俄罗斯”

——摘编自马风书《融入欧洲: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欧洲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91—2004年欧盟东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91—2004年的欧盟对俄罗斯的态度,并简析影响当时俄欧关系的因素。
2023-09-01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2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新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来看,美国的外语教育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三个阶段:

时期发展概况
二战前美国外语教育以人文主义教育为主,美国政府没有制定任何支持外语教育的政策
冷战时期美国外语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外语+地区研究”教育模式的兴起。1958年《国防教育法》开创了美国外语教育立法的先例,外语教育首次被纳入美国国家战略体系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推行“关键语言”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联系更加紧密,重点培养国家情报人员,强调语言能力的提升,而对国别地区研究有所淡化。仅强调语言技能而忽略国别地区的研究,无疑不利于美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明的有效沟通和理解

——摘编自肖华锋《美国外语教育的历史考察》


依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8-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创新命题热点考前36天第15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百年”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大体上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格局维持至今已经走过了100余年。百余年来,在西方国家主导下,世界先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而后又历经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形成了美国一超独霸与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并存的格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是国际行为体力量的对比变化,导致百余年间相对稳定的以西方国家为核心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面临挑战。

——摘编自李鹏、李帆《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表现、困境与根源》

结合所学知识,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8-05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材料一   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乔治·布什遵循具有帝国特征的单极秩序逻辑,体现了美国大战略的转轨。鉴于多边国际制度作为建构未来秩序的基本原则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美国当前的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国际秩序》

材料二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主题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四   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世界各地因资本的跨国运动愈发密切地被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联系起来,世界不断变小的空间体验日益深刻;二是规模不断扩大的资本(公司)不断突破国家、民族限制,寻求建立全球性生产网络,“中心一外围”的国际分工结构日益将世界各地的生产纳入其中。跨国公司的发展代表了发达国家政府支持的私人资本的全球扩张,其在全球活动中的行动逻辑、组织形式和话语体系始终要求建立一个充分实现自由化、私有化的世界市场,而这恰恰也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行动蓝图。

——摘编自谢浩《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与趋势》

主题三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材料五   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时选择的方式。但是,社会信息化也带来种种弊端。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材料六   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全球化加剧了不同文化系统之间的紧张,在世界舞台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期望展示自己的文化个性魅力。但是,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形却是:处于强势文化一方对于弱势文化采取“文化霸权”或“文化殖民”,试图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于对方,结果文化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征》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前单边主义战略难以奏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能力提升
(4)如何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中外历史纲要·下册》P139)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6)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使本国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8)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社会信息化”的认识。
(9)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文化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和原因。
2023-07-0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2·纲要下册第22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8 .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个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为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现场。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为设在布鲁塞尔的欧共体总部大厦。1967年,欧共体建立。此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它象征日本经济的崛起此时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首先,世界格局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它有利于防止新的世界战争和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尽可能地减少局部冲突。其次,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需要。它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以便世界各国共同决定国际社会的事务。最后,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需要。它有利于各国人民实现共同意愿,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种力量崛起的表现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规范,表述完整)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相反,国际关系的政治方面呈现出分散化的倾向。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是世界格局中最具实力的一极,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地区大国成为新的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摘编自方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力量发生分化。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中,美国正在推行一种与多极化相冲突的全球战略,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目前,世界格局的结构还是不平衡和不稳定的,其中还充满变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是它的最大威胁。

——摘编自方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际关系分散化倾向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今世界格局结构呈现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结束后,长期受两极格局抑制并被摒弃于世界政治中心之外的各种力量的能量被充分激发,在全球政治中的活跃程度日渐增强,这些力量逐渐形成国际政治中新的权力中心。由于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的维度和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互动作用的不断增强,这些力量在当代国际政治中越来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抗衡大国的权力和影响。因此,美国学者理查德哈斯认为:“冷战时期的两极割据不单单让位于多极化,而是过渡到一种复杂的状态中。在这状态中,国家和非国家行为在许多情况和条件下互相作用。”

——摘编自孙建杭《冷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新特点》

材料二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与否,主要看大国关系及走向。当今世界的主要大国有美、日、法、德、英、俄、中。美国企图独霸全球;欧洲强调“欧洲中心论”,同时法国更提出多极化;日本虽然依附于美国,但多极化心态不言自明;俄国已趋稳定,抛弃了原苏联冷战思维,强调有俄国一席之地的多极。虽然,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和平”的神话,但经济全球化丝毫不妨碍国家间的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剧了世界格局转变的漫长性、复杂性和过渡性。

——摘编自李文亚《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冷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影响。
2022-09-28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B卷·能力提升卷)-【单元测试】高一历史分层训练AB卷(中外历史纲要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