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缔结和约“与其说是协商解决,倒不如说更像法庭上的判决。”德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相继在“被告席”接受战胜国拟定的“和平条款”。没有调解的场面,没有磋商的气氛。不难想象,靠交易和威胁而匆忙建立的国际秩序会有多大的稳定性。凡尔赛体系就像一把利剑刺在每个德国人心头。“无论是谢德曼政府、斯特莱斯曼政府,还是希特勒政府,都难以容忍,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是他们的既定政策”。仅仅20年,凡尔赛体系的创建者们就收到了一张烫手的“罚款单”——第二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曹胜强《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

材料二   英国虽属三大国之一,但英帝国大势已去。丘吉尔看得很清楚:“欧洲的力量均衡已岌岌可危”,英国将来“很可能被置于一个极不舒服的地位,夹在两块大磨石之间碾着。”

——摘自H·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1941—1946》

材料三   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建立国际秩序体系是什么?说明其形成的共同特征?
(2)材料二中的“两块大磨石”是指哪两个国家?他们产生分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归纳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023·海南·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7-10更新 | 2137次组卷 | 13卷引用:第30讲走向整体的世界(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亨利八世到丘吉尔,400多年来英国一直奉行对欧洲大陆的均势外交,即防止任何一个国家或是国家集团在欧洲大陆取得霸权。孤悬海外的英国隔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这样特殊的海岛型地理位置一方面使英国发展十分依赖对外贸易,一旦大陆强国实现在欧洲的帝国企图,必将影响英国与欧洲各国间的贸易,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就使英国深受其害。另一方面岛国相对安全的环境有利于英国集中力量制衡欧洲大陆霸权野心家。同时,英国社会中实用主义氛围浓厚,造就了英国人务实、稳健、灵活、均衡的行事风格,英国作为“平衡手”随机变换盟友以对抗不断变化的霸权觊觎者。

-摘编自陈翔《英国欧陆均势政策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的权力结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调整期,各战略力量之间的实力对比有了大变化。该些“大变化”的趋势是每一战略力量都倾向于增强自主权和话语权,而这将从客观上“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目的是要恢复其在亚太地区被“削弱”的主导权。

-摘编自杨红柳《英国“大陆均势政策”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实行均势外交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何异同。
2023-07-03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的创建者非常珍惜盟国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形成的战后合作计划实质上是大国特别是美国和苏联妥协的产物。斯大林放弃了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的完全否决权,罗斯福和丘吉尔则认可了苏联和波兰的新边界;斯大林同意对德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对日宣战,罗斯福和丘吉尔则同意苏联在远东所希望的特殊利益。尽管大国间的合作很多是以牺牲别国的利益来实现的,但是这并不是雅尔塔体系的主流。大国的合作基础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宪章》里,“该宪章是宣扬联合国家决心为维护和平以及通过集体行动来惩罚未来侵略者而携手合作的响亮声明。”杜鲁门在战争结束后“厌倦于笼络苏联人”,开始从雅尔塔精神后退,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

——摘编自曹胜强《论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材料二   苏东剧变,冷战结束,当今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旧的国际秩序被打乱,新的国际秩序开始重构。然而,世界格局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是一种什么状态?国际秩序如何重构,各国的主张如何?中国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战略?无疑是人们所关注的。

——摘编自李景治《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和国际秩序的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雅尔塔体系,并分析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中国贡献了怎样的方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11月,习近平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
2023-06-11更新 | 5814次组卷 | 29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长期肆意干涉拉丁美洲事务,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起,美国政府武力入侵的同时,更侧重于用“民主化”与“和平演变”的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1999年,美国政府推出“新干涉主义”,竭力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充当“世界法官”。后冷战时代,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开始不断下降。同时,拉美地区成立了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组织,在运用自身力量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凸显了越来越洪亮的“拉美声音”。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又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

——摘编自徐世澄主编《帝国霸权与拉丁美洲》等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同东南亚各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时期。1997年,东南亚地区爆发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积极行动,对缓解危机、稳定东南亚地区经济乃至世界金融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东盟各方面关系全面加强: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硕果累累,人文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广泛共识。2021年11月,习近平指出: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
2024-03-3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4 原因、背景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启动了“报导中国项目”,强调要在亚洲人中培养一种更强烈的意识——国际共产主义威胁亚洲国家和个人的利益。项目的宣传内容或放在国际知名英文报刊(私媒)上发表,或给美国的其他宣传站点(官媒)提供材料,由这些宣传站点在当地英文媒体中传播,但基本都隐去美国政府这一消息来源。1959年之前该项目只局限于亚洲,后来扩展到了55个国家。1960年美国明确地把该项目等级列为国家安全层级,宣传语言也从原来的只有英语到后来增加了西语和葡语(拉美)、法语(非洲)、阿拉伯语(中东)等。

——摘编自翟韬《美国在第三世界涉华宣传的缘起和发展(1949—1969)》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来,美国意识到第三世界的运动越来越脱离美国的设想,还影响其对外政策。同时,美国方面还观察到,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广泛使用“人民外交”的策略,他们认为这是中国通过在国际领域里运用“统一战线”策略打开外交工作局面的重要方式。

——摘编自沈志华、梁志主编《窥视中国:美国情报机构眼中的红色对手》

(1)根据材料一、概述美国涉华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进行涉华宣传的原因。
2024-03-2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1-20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重难点21 背景原因类材料题解答技巧-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大调整是应对特定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以及对世界经济各要素的适应与变化所作出的反应。这些重大的世界经济政治事件是划分调整阶段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一轮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前提。二战结束至今,世界经济经历了三次大调整,第四次大调整正在酝酸之中。

阶段事件动因
从二战结束到20世配70年代初国际经济体系和组织的建立;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新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东西矛盾的加剧
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货币体制的变化;对国家干预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移科技革命的发展;南北矛盾:东西矛盾;西西矛盾
20世纪80年代木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国际性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信息高速公路与美国“新经济”时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科技革命的发展;西西矛盾;南北矛盾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瞅元启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新阶段科技革命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环境问题凸显;不公正的国际竞争秩序

——摘编自潘建国《战后世界经济大调整的动因、表现及趋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个阶段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01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个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为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现场。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大首都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为设在布鲁塞尔的欧共体总部大厦。1967年,欧共体建立。此后,西欧国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它象征日本经济的崛起此时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

为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首先,世界格局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它有利于防止新的世界战争和抵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尽可能地减少局部冲突。其次,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需要。它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以便世界各国共同决定国际社会的事务。最后,世界格局多极化是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需要。它有利于各国人民实现共同意愿,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摘编自马小军(当代世界多极化与国际社会新秩序》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种力量崛起的表现及其带来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层次清晰,语言规范,表述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