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1 . 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但是,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在各种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使得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特殊性与独立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如果说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源于自身质的规定性的话,那么民族或地区文化也有自己内在的运行逻辑。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A.世界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发展趋势
B.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应按照固有轨迹各自演进
C.世界各民族需要积极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全球化的应有之意
2023-07-10更新 | 2395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2023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2 . 2022 年4月,第 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丹东市组织 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进行了“屏对屏”商洽。这客观上说明(     
A.电商日益受到国民青睐B.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商务D.现代科技促进信息交流
2022-10-27更新 | 2842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1世纪初,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依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全球收入最高国家的1/5人口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和因特网用户的93%,而收入最低国家的1/5人口只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1%和因特网用户的0.2%。这从侧面反映出社会信息化是(     
A.新兴国家振兴的必由之路B.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C.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源D.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手段
2023-01-15更新 | 710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为巴西画家塔尔希拉·阿玛拉尔1943年创作的作品《有七只小猪的农场》,创作中融入了土著元素,表明土著艺术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     
   
A.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特征B.突出了不同种族文化的优劣差异
C.体现了混血土著艺术的主导地位D.阻止了欧洲殖民文化的不断渗透
2023-04-23更新 | 419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了一系列“文明优劣论”“历史终结论”,并向全世界广泛推销。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各国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这一宣言的出台可以印证 20世纪末
A.反对霸权成为全球共识B.亚太地区一体化的加速
C.文明的多样性受到重视D.亚洲儿童权利屡遭侵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1世纪的现代战争使军事家们认识到,过去单纯以计算有多少装甲师、航空舰队、航母战斗群来衡量军事能力的做法已经过时,一些无形的力量,如计算机能力、通信容量和可靠性、实时侦察能力等,也应该被计算在内。“军事家们”认识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灾难性后果B.现代科技决定战争的成败
C.信息化程度的提高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23-08-28更新 | 29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2008年,美国有人认为:“无论现在信息存储在何处,我们都必须获得这些信息,复制并与全世界分享……我们必须为了开放访问,如游击队般奋战。”这一观点意在(     
A.说明信息化的不可逆转B.重视维护信息安全
C.反映信息流通速度加快D.倡导信息自由流通
2023-05-05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带动了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长足进步。但它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灾难。在这个工具理性时代,人们过于追求金钱和效率导致人已丧失自己作为人的本质,使他们成为机器的附庸,技术的傀偶,金钱的奴隶,可以说,科学技术本身即是一个充满利弊的矛盾体,我们只有秉持一颗理性的心态去审视、权衡利弊的最大化,方可将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摘编自刘挺《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根据材料,围绕“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离不开其所实施的各类翻译政策。表3为某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整理的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的翻译政策与实践。

下表

阶段措施简介
二战前民间机构的“译入”政策19世纪末美国介入亚太地区,需要了解东方文化以服务其国家利益,各类私立基金会如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民间机构开始对美国的对外文化政策施加影响。洛克菲勒基金会制定了多项资助翻译世界各国文献的策略和措施。在1935—1938年,资助了大量对中国或东方文献的翻译。还资助国际教育局翻译了涉及40多种语言的欧洲及拉丁美洲儿童文学作品。
二战期间官方机构的“译出”政策与针对欧洲的文化传播战略二战期间,欧洲文化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破坏,美国政府趁机通过广播、报纸、杂志及图书等媒介对欧洲进行美国文化“译出”,践行了“通过文化实力引领世界”的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美国之音”专门介绍美国文化;在法国发行了报纸《战争中的美国》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文化风俗;翻译出版了3636074册图书。
二战后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译出”和“译入”的双重政策与美国的全球文化战略在1948年通过的史密斯—蒙德特法的授权下,联邦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书籍“译出”政策。成立了新闻署专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对外翻译政策。据统计,仅1953年到1956年就有2900册美国书籍被翻译成46种语言,在全球的发行量高达2.8亿册,内容主要是美国社会、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及思想观念等。民间非营利性机构富兰克林图书项目也实施对外文化翻译战略,涉及到中东、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译出”的同时,也实施了文化“译入”政策。译入世界各国文化经典目的是帮助美国人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洛克菲勒基金会主要负责拉丁美洲文学的翻译。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官方机构的“译入”政策与维持文化霸权战略
随着文化霸权的形成,世界各国开始主动翻译美国的文学和学术著作,美国的官方和民间机构不再实施对外“译出”政策。为了应对世界各国对美国文化霸权的批评并维持和巩固其霸权地位,美国官方机构积极实施“译入”政策,以展示美国对世界各国文化的包容,维持并巩固美国文化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摘编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该学者在研究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时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美国是如何通过翻译政策的不断演进来实施对外文化战略的?
(3)结合战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的实施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994年,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上映,该影片肯定了旧的道德及社会主体文化,宣扬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仅票房和艺术双赢,甚至间接帮助美国保守派夺回了当年的中期选举。这可以用于说明(     
A.美国民主出现倒退B.电影是意识形态的反映
C.美国社会道德沦丧D.艺术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2024-03-31更新 | 19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校际名校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