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历史上形成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对王权形成抗衡制约。在英国传统的力量不可抗拒,尽管都铎王朝实行君主专制统治,但那是一种“有限君主专制”,国王和议会共同治理这个国家,这种合作有矛盾,但合作大于分歧。在斯图亚特王朝时期,王权与民族的利益开始对抗……英国再次发动革命,这次革命是不流血的,统治集团出现妥协,这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英国从此进入一个和平、渐进和改革的时期,建立了一种完全意义的国家体制。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在货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注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英国政治体制变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结合美国的历史状况分析其政体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024-04-1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十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实行的是二元行政体制。这种议会制下的二元行政体制是君主制长期演变的结果。原来由君主享有的权力逐渐转移到政府和首相手中。国家元首虽然体现了国家和政权机构的连续性,但没有权力也没有办法实施自己的政策,只能扮演一种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角色。在英国,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同时是政府首脑、国家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世俗领袖。

——摘编自李晓东《英美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二 一切征税法案应首先由众议院提出,但参议院得提议或赞同,关于此项法案之修正案与其他法案同。凡通过于众议院及参议员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但退还时应附异议书,发交提出该项法案之议院。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同意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该项命令或决议或表决于发生效力前,应经大总统批准,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三分之二多数再通过之。

——摘编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国王的职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法律的基本要点,并分析其体现的原则。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年10月,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会议。1701年,议会又通过《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掌握在议会手里……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为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摘编自钱乘旦、许杰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摘编自《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和德国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认识。
2023-07-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位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德、英、法、美B.法、美、德、英C.英、美、德、法D.英、美、法、德
2022-11-11更新 | 207次组卷 | 7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后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欧洲,宗教与世俗君主并立。君主掌握世俗君权,管辖世俗界,教会则在精神世界里掌握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材料二   存在于血缘的自然经济基础和等级阶级结构之上的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材料三   通过与君权的博弈,贵族们将其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的贵族精神传统保存了下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左右中国和西方政治状况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形态的走向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4)当中西两种不同走向的文明遭遇后,中国受到了怎样的冲击,试概括其政治、经济方面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