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周在封邦建国时,周王常通过与异姓有功的贵族联姻,形成甥舅关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这表明
A.分封主体发生变化
B.宗法关系扩展
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D.礼乐制度瓦解
2 .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各省中,其简称都不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山西、陕西
B.河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山东
3 . 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度
4 .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B.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C.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D.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2017-11-18更新 | 213次组卷 | 39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 .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据此分析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实行了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君主制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材料二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其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陛下神灵一统,皆为县,诸子功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其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9 .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C.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D.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10 .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因神农氏的后代文叔知礼守节,便将其封于许,建立许国。后人便以国名“许”为姓氏。由此可知,与许姓来历有关的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度
2017-05-13更新 | 177次组卷 | 30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