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与异族联姻贯穿于西周王朝始终,并成为其政治特色之一。据文献记载,西周十二王的王后来自西羌族的较多,如武王后邑姜、成王后王姒、康王后王姜、昭王后王祁、穆王后王俎姜等。这种联姻
A.促进了西周王朝迅速崛起B.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宗法制
C.有利于多元一体国家发展D.形成了华夷之辨的民族观
2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西周分封制
记述出处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

A.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B.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使贵族集团形成森严等级序列D.有助于周文化的传播
3 . 商朝建立后,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天子控制着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分封给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功臣或旧贵族,让其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这反映出西周
A.社会形态发生变化B.国家政权趋于严密
C.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逐渐抛弃商朝制度
4 . 晋国大夫叔向对齐国大夫晏婴说,如今天下秩序混乱,民众听到国君的命令,就像躲避仇寇一样逃跑;栾、胥、狐等晋国八大姓的子弟,很多都从大夫降级成了“皂隶”(贱官,指低级官僚)。叔向的说法反映了
A.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西周遗留的制度逐渐被打破D.贵族阶层在战国时期受到沉重打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2020-08-26更新 | 410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由此可知
A.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B.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C.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D.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
2020-03-13更新 | 622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春秋》载,公元前651年,因周王力不能及,齐桓公乃召集诸侯盟誓:不得修筑有碍邻国的水利,不在天灾时阻碍谷米流通;《孟子》中提到治水的有11次,其中有一段直接指责当时人以洪水冲刷邻国的不道德行为。这些史实反映了
A.王权衰微分封制被破坏
B.建立统一国家的必要性
C.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D.儒家学者高度关注民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