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3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提取材料二信息,简要论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一观点。
【知识归纳】地方行政体制的发展
朝代制度(措施)层级
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
西汉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前期设有封国,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划分州,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
郡、县两级
东汉晚期州成为一级行政机构州、郡、县三级
隋朝精简地方机构州、县两级
唐朝设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道成为一级行政实体;设置节度使道、州、县三级
宋朝改道为路,府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路、府、县三级
元朝实行行省制(设立行中书省)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明太祖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后又派出巡抚、巡按省、府、县三级
清朝清承明制,巡抚成为省级长官;又设总督掌管数省省、府、县三级
【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和规律性认识
1.特点:
(1)在演变过程中,中央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与制约,地方则要求一定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对地方的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地方管理者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3)中央派出机构演变为正式的地方行政机构,比如刺史、州、行中书省、巡抚等都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4)地方行政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基层管理的地方化。
2.规律性认识: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要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后期中央集权遭到破坏,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2)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但容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因此中央派出机构往往承担事权统一的角色,最终固化为正式行政机构。
(3)沿袭变革是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4)“下稳上动”是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纵观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区划是相对稳定的,而县之上的州、府、省则变化很大。
2023-07-2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西周“匠人营国”制度对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规定,城邑分为三等:天子王城、诸侯都邑、卿大夫采邑,各有定制。这体现了西周城市建设(  )
A.选择在手工业者集中的地方建城B.在运河沿岸等交通发达地区建城
C.城市布局建设有严格的等级限制D.城市建设体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3 . 在传统史学认识中,夏商周三代是纵向关系,即商代夏、周代商的改朝换代和继承关系;后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见解,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夏商周三代不仅是前赴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是一直同时的列国之间的关系,三代之间有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由此可知,对夏商周关系的认识(       
A.随着史学研究的发展而趋于全面B.在对原有观点的批判中取得突破
C.使得三代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D.受到史学研究者主观因素的支配
4 . “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五代时期,政治上有两大祸患:一是心腹之患,即禁兵;二是肢体之患,即藩镇。……为解决“肢体之患”,宋初名相赵普献上了“三大纲领”即“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纲领实施后,“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张其凡《中国大通史宋》


(1)阅读材料一,写出“封建的统一”所指的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
(2)阅读材料二,指出宋初“制其钱谷”的具体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宋初“三大纲领”实施的影响。
5 .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如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微子受封”、“司南”   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③木活字、北曲、“赵体”   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
2023-06-16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西周“义尊”铭文记载,周武王赏赐身边近臣“义”贝高达三十朋,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而“义”又是与商代王室有密切联系的一个大族“丙”族的后裔。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初期(       
A.周王通过赏赐办法确立权威地位B.武王“因俗而治”以强化地方管控
C.礼乐制度是维系君臣关系的关键D.部分殷商贵族仍有较高政治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由此可知,西周“封建之道” (     
A.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集中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C.与商朝内外服制度本质相同D.扩大了周人的势力范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周诸国与中央之关系,大略分为甸、侯、卫、荒四种:甸为王畿内之采邑,侯即诸侯,卫盖旧部落之为附庸者,荒则封建所不及之边地也。中央则以朝觐、巡狩等制度以保主属关系。这表明西周(     
A.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B.分封制度强调血缘关系
C.地方控制方式的多样化D.天子直接管理卫荒区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周初期的分封,是以同姓宗亲为主,加上重要的姻亲、功臣,沿着周人的东、北、南三个方向,占据交通津要和重要农业生产地区。受分封的贵族及其族人迁出故地、移往他处,出于控制和开发封地的考虑,其移民人数必然不少。据此可知,分封制(     
A.拓展了华夏文化认同疆域B.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C.结束了商代地方割据局面D.强化了周王对地方的监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少弟”。被周公分封于卫。卫国原是殷商旧地,周公嘱咐康叔尊重殷商的传统,任用“殷之贤人君子长者”。康叔受封时不仅带去了大量周族人,还随迁了殷民七族,殷民宗族首领也在卫国任职。这反映出西周分封(     
A.导致王权的逐渐衰微B.实现国家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挑战了宗法贵族体系D.有利于族群认同意识的形成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