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建构起纵向的统治秩序,加强了王权。宗法制则从普遍存在的宗族关系层面,增强了周王的影响力。由此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建构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防止商朝旧贵族的复辟
C.实现统一有序的国家治理D.维护等级分明的贵族政治
2 . 学者王家范研究指出:“宗法制远不是在西周王朝各地统一施行的制度,现在知道至少楚国、吴国都没有实行。”这表明
A.宗法制度已经走向瓦解B.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C.楚吴两国脱离王室控制D.各封国有较大的独立性
3 . 战国时期,秦惠文王灭掉蜀国之后,贬蜀王子弟为侯,让其享有“食租税”的权力。同时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这反映出当时
A.贵族世袭特权被摧毁B.封国获得了独立行政权
C.中央集权的趋势加强D.郡国并行制度初具模型
4 . 周朝礼法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见周王,报告政绩并献奉财物。而春秋时期,诸侯朝见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鲁国君主朝见周王仅有两次,齐桓公则一生未朝见周王。这表明
A.宗法制开始解体B.分封制受到挑战
C.礼乐制不复存在D.集权制初步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西周初年,周天子“封邦建国”,推行分封制、不但将同姓子弟、异姓亲成功臣、旧邦之后分封在东方各地,后来又推行到周的“北土”和“国土”。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
A.全面推行B.实现了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C.等级分明D.分封对象以同姓王族为主
7 . 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区内,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
8 . 据文献记载,楚人是殷人的后裔,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创始君主是熊绎。《史记·楚世家》曾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A.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
B.分封了异姓诸侯以拓展疆域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
2021-05-09更新 | 978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仿真模拟(六)历史试题
9 . 周初统治者派出亲属或可靠的大臣率军去被征服之地建立有城墙的要塞,在那些难以按照周礼构筑城塞的地方,周王承认当地酋长的地位并赐予其爵位,爵位可以继承,但他们有向周王提供兵役、缴纳赋税的义务。材料描述的是西周
A.礼乐制的完善B.世官制的局限
C.宗法制的设计D.分封制的实施
10 . 周朝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媵(yìng)妾制度兴起。周天子将王室之女嫁给诸侯须以侄、娣从媵陪嫁,并规定两同姓(姬姓)诸侯国也出两陪嫁女,陪嫁女又各有两人从媵,并规定“诸侯- -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周天子这种做法
A.是实行分封制的体现B.确立了王权至上地位
C.干涉了诸侯国的内政D.有利于加强地方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