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西周中期的佣伯和其妻毕姬的墓葬中,毕姬墓随葬有五鼎五簋,而佣伯墓随葬了三鼎一簋。有学者认为,这主要缘于毕姬出身于周人之强宗毕氏,而倗伯因其少数民族土著的狄人身份成为周人的附庸。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政治实力冲击宗法制度B.等级观念阻碍民族融合
C.血缘与政治的结合紧密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礼》中有“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王之主要妾)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的记载。这一现象(     
A.体现出西周君王奢侈腐败的生活B.反映了儒家对后宫治理的影响
C.表明王朝内统治秩序的持续稳定D.具有宗法社会等级鲜明的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宗法制对政治制度的直接影响在不断减弱,但基于宗法制所形成的一系列的道德观念却未曾被削弱,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封建帝制皇权的日益加强,而得到了强化。”材料认为宗法制(     
A.随时间推移而强化B.是帝制的组成部分
C.长期影响中国社会D.左右古代道德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这种做法(       
A.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B.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D.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王室与同姓诸侯或同姓诸侯之间的外交辞令中,“父”被用于年龄较低贵族对年龄较长贵族的称呼。战国之后,将“父”与“兄”“老”“师”等词连缀,用于非血缘关系的长辈,这是“父”的进一步泛化。这种变化(     
A.体现了儒家伦理体系的内涵B.表明礼乐制延伸至底层
C.说明社会宗族推进社会变革D.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团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卿大夫婚礼中存在反马之礼,意即女方家在送女时要留马于夫家,男方对女方不满,可以将女方休掉,被休女子则可乘马回娘家;女方得到男方认可,则将马送还女家。该礼反映出当时
A.社会转型的阻力较大B.礼乐秩序受到了冲击
C.儒学伦理观根深蒂固D.婚俗受宗法观念影响
2022-04-01更新 | 39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西周有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在于“明血缘”、“别婚姻”,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氏在于“标身份”、“别贵贱”,秦统一后,姓氏不再作为贵族身份的标志,一般平民也有自己的姓氏,且姓与氏之间区别逐步消失,合而为一,这一变化表明
A.姓氏制度影响力消失B.贵族与平民社会地位趋向平等
C.姓氏制度逐渐地瓦解D.国家统一影响传统的婚姻观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代的宗庙祭祀制度被历朝统治者所继承,并有发展之势,“左宗右社”格局一直延续到明清。比如今天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官便是明清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则是明清的社稷坛。中国古代这一制度
A.维持了贵族特权局面B.使宗法制度长期存续
C.强化了家国一体观念D.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
9 . 宗法制度虽然植根于血缘关系,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又减弱了血缘关系的社会作用,这是因为当对等级性的重视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催生出依据政治地位祭祀祖先的诉求,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祭祀规则会被倾向于等级关系的规则所替代。这表明宗法制
A.关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等级B.强调“亲亲”和“尊尊”的统一
C.凸显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D.注重构建家族内部的尊卑关系
10 . 周人认为,德与祖先关系密切,周王要效法文武之德,贵族要效法祖考之德。这种观念在延续的同时也在变化。西周中期,周人已对祖先能否效法祖考之德提出了质疑。春秋时期,德为祖先所独占的观念发生改变,认为自己可以直接有德。这表明
A.人伦秩序是维系统治的关键因素B.观念革新助推人文精神发展
C.效法祖先之德适应加强王权需要D.礼崩乐坏诸侯权力膨胀失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