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口号能反映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情况,中国有一个时期流行这样一些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放开肚皮吃,鼓足干劲生产”等。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C.经济建设中的“左”倾狂热D.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
3 . 以下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组图片,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启示是
A.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B.须坚信“人定胜天”
C.要加快推进对外开放D.须深化民主法治建设
4 . 有学者提到:“为什么要将1959年计划的目标制定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以至于不可能?很可能是故意这样做,其心理目的我们很难探究。”该学者评价的是
A.一五计划B.土地改革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
5 . 中国某个时期报纸上多次出现朵地小麦面产几万斤的消息,类似的报道屡见不鲜,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经济建设突飞猛进B.人民生产热情高涨
C.出现了“左”倾错误D.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021-10-22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2(江苏卷)
7 .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给我们的教训是
A.生产关系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状况B.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要坚决杜绝“右”倾错误
8 . 1958年,山东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336707人次增加到264O000人次,提高了684%。浙江省图书馆的借阅工作指标由原来的475141人次增加到2385705人次,比原来提高402%。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快速提高B.图书馆领域积极贯彻双百方针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图书馆领域D.人民群众的图书借阅热情高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