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B.“大跃进”成就显著
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2 . 到1958年8月底,河南遂平县10个基层公社创办了各种“大学”570多所,学员达到10万多人,基本上做到了每个社员都上大学;河南登封县在两天之内建起了44所“大学”;某师范大学一个文学班26人苦战四昼夜,读了290部中外名著。教育领域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B.在当时的整体形势下,在文化教育领域出现的冒进倾向
C.“双百方针”促使文化教育领域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D.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
3 . 下面材料节选自顾准1959年的日记,反映了当时
A.对“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大跃进”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自然灾害是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
4 . “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大跃进’、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
B.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C.第一个五年计划‘文化大革命’
D.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
5 . 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
A.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
B.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
2018-09-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首诗,记录了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该诗从侧面反映了
A.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B.左倾错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C.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
D.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城市卫生环境建设
7 . 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A.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D.农村被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9 . 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A.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包产到户
B.“一大二公”大跃进城市改革
C.开国大典公私合营和平共处
D.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八字方针”
10 .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曾出现急于向更高级形式过渡,在生产关系上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从而造成了重大失误。此处重大失误是指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