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20世纪50作代中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征是
A.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国民经济停滞
D.国民经济高速增长
2 . 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片面追求高指标
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受“左”倾思想影响
3 .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克服了党内的盲进思想
D.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4 . 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据此可知
时间从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1957年2377181.23%9.01%
1958年2666058.23%26.60%
1959年2617362.17%20.64%
1960年2588065.75%15.89%
1961年2559077.17%11.16%

A.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B.中国人迫切要求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持续下降
D.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5 . 某领导到农村视察时间党委书记:“试验田的亩产多少?”党委书记回答:“亩产1万斤。”领导说:“还可以再多点吗?你们这里条件好,深耕一下,还能多打点。”这一现象
A.说明领导重视农业生产
B.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C.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D.说明农业生产力明显提高
6 .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共同原因是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远远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7 .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2018-02-19更新 | 317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普通班)
9 .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则报道可能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C.“文革”十年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0 . “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土地承包到家门,连着骨头连着筋,从今不吃大锅饭,日子孬好在个人。”这两首歌谣大概出现在
A.1950年和1958年
B.1956年和1966年
C.1958年和1980年
D.1956年和1978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