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A.三大改造完成B.中苏关系恶化
C.文化大革命的兴起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 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中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B.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
C.“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D.盲目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
3 . 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但由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验不足B.苏联撕毁援助协议
C.自然灾害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标语流行于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革时期
2021-08-13更新 | 147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开局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
C.开局较好,中期有问题,后期纠正
D.开局有问题,中后期逐渐纠正
6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20世纪50至70年代,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7 . 一首歌谣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应出现于(  )
A.农业合作化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8 . 1958年,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迅速在中国城乡兴起(图1)。土高炉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农村、城市、校园、各级党政机关的大院里,都可以见到土高炉的身影。许多地方的农民放弃耕作,上山采矿,建土炉。这一做法
A.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B.贯彻了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
C.加速了“一五”计划的完成D.导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停滞
9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2021-01-19更新 | 220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1年江西省赣县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卷
10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振奋人心的口号,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口号反映了当时
A.宣传工作的失误B.经济规律受重视
C.国民经济的失调D.艰苦奋斗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