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运动与人民公社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企业创办人时间地点
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1861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1865上海
民用工业开平矿务局李鸿章1878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汉阳

材料三   根据发动工业化的主体,世界大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民间发动的工业化,以美国为典型的以市场经济为主,渐进式的从轻纺工业到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再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工业,经历的时间较长,比较协调,效益较好。第二种是政府发动的工业化,以前苏联为典型,以计划经济为主,有领导有计划地以高速发展重工业为中心,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第三种是民间和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其特点是民间和政府各取所长,优势互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3)据材料三、你认为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道路属于哪一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
2 .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大生产运动
3 . 罗平汉在《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一书记载:干不干,三餐饭,出工自由化,吃饭战斗化,收工集体化。下列能印证此现象的史实是
A.三大改造完成B.中苏关系恶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兴起
2022-04-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经济活动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活动。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史料记载1845年后“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材料四   19585月,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材料五   第一组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第二组今日商品任意挑选。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20世纪中期的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在“总路线”指导下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进行了重大活动,实质上犯了什么错误?党和国家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5)材料五中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2021-05-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该资料汇编可以用于研究的运动是
A.土地改革B.“大跃进”C.三大改造D.“文化大革命”
2020-09-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统计年鉴》记载:“国家花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至于一九五八年生产的‘一0七0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的,什么用处也没有。”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
C.实施一五计划D.发展非农产业
2020-08-0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某人日记记载:当时(1958年)在广州七中读高中,“在砌有十座小土高炉的操场上,校长当众宣布‘我校大炼钢铁现在开始,点火!’一阵掌声和欢呼声过后,土高炉上即时冒出浓烟,随后喷出火焰。‘炼钢工人’们日夜三班守在炉前。两天之后,……遍地废物。我们从大朗乡运回来的铁矿石躺在炉膛里纹丝不动,却被烟火熏得乌黑。”日记所反映的事件
A.有力地推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C.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D.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021-01-26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
10 .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从这些科学“奇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后人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D.促进工农业全面发展
2019-07-0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中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